第51章 岁月静春意暖人心(1 / 2)

加入书签

既然定妃和弘曦主动退出,黛玉自是没必要继续韬光养晦,闭门谢客了。

她便传话给了眉庄,两人商量着料理了除夕家宴余下的事情。

准噶尔割地赔罪,蒙古各部因博尔济吉特氏的连累,也“自愿”增加了不少贡品额度,表面臣服,内里却暗流涌动。

这两年宫廷内外风波不断,刀光剑影未曾消歇,皇上因国事操劳,身子一直不大好,时常咳喘,夜不能寐,太医院每日药香不绝。

而连年征战与外交斡旋,令国库算不上丰盈,银钱调度捉襟见肘。

因此,今年的新年虽是普天同庆,却处处需往大气但不失简朴上安排,着实费尽心思。

既要彰显皇家威仪,安抚内外人心,又要避免铺张,顾全国库拮据之实。

黛玉细细思量,与眉庄反复商议。

宴席菜品上,摒弃了费时费力、油腻厚重的菜肴,选用新鲜时蔬、清蒸精脍,既显雅致又不失丰盛;宫灯装饰亦不尚奢华,素色绢纱配以梅兰竹菊纹样,檐下点缀,庄重而不失节日喜气。赏赐宗室、外藩之物,则多选实用之品,如厚实锦缎、文房清玩、养生药材,既体面又经济。

宫中妃嫔如今亦较往昔稀少,东西六宫的主位,连同底下的常在、答应,合计不过十人。

黛玉便命内务府统计年满二十、有意出宫的宫人,拟待年后择优放归,既体恤宫人思乡之情,又为宫中节省开支。

如此一来,不仅前段时间的风言风语都烟消云散,阖宫上下更是无不称赞黛玉和眉庄处事公正、体恤下人,宫中众人都过了个喜气洋洋的新年。

许是前朝后宫最近的事情都颇为顺心,积压的阴霾渐散,人心安泰,胤禛心绪大为舒畅。

加之太医精心调理,春日阳气生发,气候宜人,他的身子自开春之后,一天天儿地好了起来。

不仅咳喘渐止,夜寐安稳,食欲也逐渐恢复,整个人相较之前面色红润,精神焕发许多,步履间也添了几分轻快,不再似前些时日那般倦怠无力。

虽然说远不及过去,时常会觉得身子发虚畏寒,需时时添衣避风,太医更是谨慎叮嘱不可劳神过力,胤禛也颇能自持——但到底也让后宫的那些无子的妃嫔们重又燃起了些希望,心思免不了活泛了几分。

为此,这两三个月来,黛玉和眉庄处置了不少低位宫嫔之间的龃龉——不过都是些小打小闹,无非就是你踩了我一脚,我推了你一把,或者吹吹枕头风、上眼药这样的程度,按着宫规最重的处罚也就是罚俸禁足半个月。

对待后宫的事儿,胤禛向来都是装糊涂和稀泥的态度。

哪怕枕头风吹到耳朵边,他也只糊弄两句便过去,给些无足轻重的赏罚,从不深究。

如此一来,反倒累得黛玉,每每还要在背后善后,费心周旋,得想办法把水给端平。

这日,胤禛来永寿宫用午饭,殿内暖香氤氲,菜肴清淡却精致,皆是依皇上养生所拟。

黛玉一边布菜,一边撇了撇嘴,终是忍不住开了口:

“皇上如今越发会躲懒了。前儿素常在的事儿,皇上糊弄了两句,是把青答应哄开心了,臣妾还得再来安抚素常在。皇上只管做那和事佬,却把这难做的差事都推给了臣妾,这样下去,臣妾可要不依了。”

胤禛一愣,随即“哈哈”一笑,拿着象牙公筷给黛玉夹了一筷子清蒸鲈鱼:

“还不是玉儿细心,宫中诸事,有你和眉庄在,朕才放心休养。前朝弘曜做得不错,后宫些许小事,自然要倚重你。朕有你们姐妹这般贤德能干,实乃福气。”

黛玉低头瞧了瞧碗中鲈鱼,放下了手中的筷子,碰撞在碗沿发出清脆的响声。她稍微偏了偏身子,佯装不悦道:

“皇上就会说好听的哄人,可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真要做起来,却也不容易。既要依宫规处事,又要安抚人心,臣妾这‘水’端得可费了不少心思。”

说到这里,黛玉回转过身子,纤纤玉手轻抚着自己的脸颊,微皱着眉,声音里添了几分怅惘与自怜,接着说道:

“今儿臣妾晨起,见臣妾的眼尾,都有细纹了。岁月匆匆催人老,臣妾很快就要人老珠黄,比不上那些年轻的姐妹们明媚鲜妍。只希望皇上能看在臣妾伺候多年的情分上,就算臣妾做了什么错事,也不要不理臣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