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4章(2 / 3)

加入书签

龚十七,让他好好审一审,确认这支明军的幕后主使,以及是否还有其他尚未使用的隐蔽手段。若是对方还打算跟海汉继续斗下去,那说不得孙真就要向指挥部请战了。

而城里的谷知县不知通过什么渠道,在次日也得知了海汉军对明军动手并且活捉多人的事情,当下又是派了幕僚到海汉营中向孙真求情,希望他手下留人,莫要伤了这些明军的性命。

谷知县这种表态也是迫于无奈,如果登州城派来的明军全折在招远县,而他身为一县之长,竟然没有尝试过援救措施,那就势必会在事后被追责了。而且站在他的立场也的确不希望这事闹大,让上头将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辖区,原本还可以跟海汉人暗中眉来,但要是被人盯死了,那可就不好操作了。所以谷知县希望孙真能妥善处理此事,不要让登州府有更多的理由介入招远县的事务。

“你回去告诉谷知县,我们处理这类事件一向都很有分寸,不会随意伤人,更不会引发两国间的外交问题。如果他还是不放心,我们也欢迎他亲自出城来这边看看。”孙真能够理解本地官员的谨慎,但每次都让师爷居中传话,沟通的效率实在太低,他也不想在这种沟通方式上浪费太多时间。

在海汉军驻扎的营地外,数十名明军俘虏正在海汉士兵的监督之下挖坑刨土,在营地外围修建兼具防御和排水功能的壕沟。这种奇特的景象,也吸引了不少难民驻足围观。不过民众都知道这里是军营,所以也不敢太靠近,免不了都会指指点点,议论这些明军为何会成为了受海汉军驱使的苦力。

这种安排当然是有一点公开处刑的恶趣味在里面,不过孙真和龚十七都认为这样的举措将会有助于让难民们快速识别谁才是真正可以寻求庇护的对象,这或许要比举着铁皮喇叭吼得口干舌燥的宣传更有效果。

而事实也正是如此,难民们出于私心,未必愿意将更好的逃难去处分享给其他人,因此很多初来乍到的难民也并不知道下一站该去往何处。但类似“明军在为海汉军充当苦力”这样的消息,却会以最快的速度传播开来,而对此感兴趣的人很快就会由此得知,海汉军为难民们在百余里外的福山县提供了收容之地。

至于登州城,就可以不用浪费时间过去一探究竟了,因为登州城的明军也正在招远县替海汉军挖壕沟,这登州谁更靠得住,无疑是显而易见的事情。

根据龚十七对俘虏的审讯结果,他们确认了派出这支明军的正是登州知府陈钟盛。值得一提的是,这名带队的把总也是陈家子弟,但显然对海汉军的事迹缺乏足够的了解,所以他丝毫不打折扣地执行了陈钟盛的命令,试图用强硬的态度将海汉军逐出招远县,阻截难民涌向海汉控制下的福山县。但没有足够强大的武力作为后盾,还要在海汉军面前表现出这种强硬态度,那后果就只能是自取其辱了。

按照他们的交代,登州城目前因为兵力调动的原因而导致防御空虚,守城的兵力估计仅有几百人,而且大多像出征招远这支部队一样,人员全是东拼西凑而成,根本谈不上有什么战斗力可言。当然在这样的情况下,登州城大概也很难再派出另一支部队来招远县增援了。

“就登州城如今这状况,要是能把我的营拉过来,顶多一天时间我就能拿下!”孙真听取龚十七的审讯结果后,忍不住发出了感慨:“那陈钟盛根本不懂行军打仗,自家城防空虚,还敢分兵出征,大明指望这种官员守卫疆土,空有愚忠而已,岂能抵御外敌!”

龚十七的情绪倒是十分平静:“我最近两年都在山东走动,基本上各州大城都去过了,其实城池都建得不错,但各地主事的都是文官,而且几乎都未经历过战事,一旦在辖区内爆发战争,不免就会乱了阵脚。如陈钟盛这样的官员也并非个例,你看此次清军杀进山东,上上下下都乱作一锅粥,根本没有及时组织起有效的防御,济南城孤军奋战,又怎么能打得过清军。”

龚十七能理解孙真这种恨铁不成钢的情绪,但大明的状况已经不只是明军战力的问题,而是整个国家都没有做好全面战争的准备。当战争到来的时候,作出决策的却是一些从未踏上过战场的文官,这只能是让大明的军事实力大打折扣。

登州知府陈钟盛身负守土之责,是有不得不与海汉展开对抗的理由,但他的想法和他所采取的策略都太过想当然,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