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2章(2 / 3)
因此田征算算时间,大概就是最近这一两天到港了。
李奈之所以提前发电报告知行程,倒也不是拿架子要三亚这边准备什么迎接的仪式,而是因为他这次从广州南下时顺道押运一批重要货物,到了三亚之后就要安排立刻转运去南洋,所以先发个电报过来,让这边准备好下南洋的船只和人手,免得在转运环节耽搁太多不必要的时间。
这份电文之所以会抄送给外事司,是因为李奈押运的这批货货主是荷兰人,在三亚的转运过程也会有荷兰人的参与,因此李奈还是依足规矩,先发电报给外交部这边报备,以免引起误会。
类似这样的转口贸易其实在三亚并不鲜见,不过有些国家一直都在官方的监管名单之内,荷兰便是其中之一。
由于早年间跟海汉有过多次武装冲突,荷兰跟海汉的关系一直都比较微妙。荷兰人也知道仅凭东印度公司的武装舰队很难跟海汉日益壮大的海军相抗衡,所以近年来也开始慢慢尝试接受并加入海汉的贸易体系,成为海汉主导的贸易圈中的一员。
当然这样的转变过程对双方来说都并不容易,荷兰东印度公司无法像葡萄牙人那样主动舍弃一部分现有利益,来换取海汉所提供的货源与市场,因此他们在海汉势力范围内的贸易活动都得接受海汉官方的监管。
荷兰人也想了很多办法来尝试改变这种处境,比如说寻求有实力的第三方商人充当代理商,代为采购一些受限制的商品,然后再转运到巴达维亚进行交易。但这种方案也还是会有弊端,真正有能力经营这种转口贸易的第三方商家,立场基本都是倾向于海汉,并不会单纯地为了经济上的收益就站到荷兰人一边。
所以荷兰人也只能默认了这样的现状,认同代理商向海汉报备贸易内容的做法,反正紧俏商品能买到一点是一点,终究是要比自己出面颗粒无收的结果要好得多。
而这次荷兰人从广州采购的特殊物品,是一批产自佛山的精钢。虽然佛山的冶炼作坊不是海汉的产业,但海汉早就告诫了几个西方国家,不允许他们直接从佛山大批采购钢铁。这一是为了海汉自家能长期垄断钢铁市场,二来是考虑到安全因素,防止这些洋鬼子在殖民地偷偷摸摸地量产武器。
原本荷兰东印度公司并没有这样的需求,在巴达维亚附近也有铁矿和冶炼作坊,可以自行产出所需的各种铁制品。但几年前与马打蓝国的战争中,这些位于巴达维亚外围地区的设施要嘛被毁,要嘛就干脆被马打蓝国占领,基本上彻底断绝了巴达维亚自产钢铁的能力。
这也是为何前两年荷兰人要来三亚跟马打蓝国竞购武器的原因之一,一方面是不能让对手购买到太多的海汉武器,改变双方的实力对比,另一方面巴达维亚也需要补充武器来保证自身的安全,而海汉基本上就是这个时期唯一的武器来源了。
毕竟要从遥远的欧洲运来武器所需的时间太长,而且此时欧洲正在上演三十年战争,包括荷兰在内的国家都打成了一锅粥,根本难以抽出多少武器运到东方来增援东印度公司的殖民武装。东印度公司也只能自行设法,就近寻找资源来解决武器短缺的问题。
当然了,在海汉的精明算计之下,马打蓝和东印度公司在海汉竞购武器的过程也并不顺利,都未能达成他们预期的成果。而东印度公司也知道在海汉订购武器极其困难,还是要设法从外界收罗钢铁,自行制造武器。
因为海汉立下的规矩,荷兰人没法直接从佛山大量采购钢铁,于是只能转而请代理商来处理,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就不得不承受远远高于市价的成交价格,这溢价的部分,自然便是由黑心的海汉人给收走了大半。
所以荷兰人的采购过程不但要承受高昂的价格,而且还要全程受到海汉监管,并且采购量也仍有明确的限制。但即便如此,他们也没办法挑剔太多,就算中间有种种麻烦环节,那也还是比从海汉订购武器要容易多了。
而替荷兰人操办此事的便是福瑞丰,虽然海汉没有直接指定,但很明确地告知了荷兰人,如果承运方不是福瑞丰商号,那么就不能保证运至三亚的钢铁类商品是否能够获准转运出去了。
于是又一条奇怪的利益链条就形成了,海汉将这个买卖交给福瑞丰,从中通过硬性加价获得一份好处,而福瑞丰在赚钱的同时顺便帮海汉监管荷兰人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