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3章(3 / 3)
至于那些在盐业竞争中丢了饭碗的灶户盐丁,官府可顾不上他们了,只要盐课提举司能稳稳当当地从食盐贸易中抽取税赋,这盐是产自自家的盐场还是海汉国的盐场,相关衙门都很知趣地不会去刨根问底。
实际上早年罗升东在当私盐贩子替海汉卖盐的时候,也是走了类似的路子,将盐直接卖给各地大盐商,让他们用盐课提举司下发的专卖资格把这些海汉盐全部变成官盐再发卖。而盐课提举司的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库大使等等各级官员,也都从中赚了不少。
过去朝廷忌惮海汉,很多事情只能睁只眼闭只眼,但既然有了正式的协议,那就名正言顺地将这些买卖重新收归到官府管理之下,而不是像以前那样由地方盐课官员随意操作了。但这其实对这些人的利益影响不大,因为盐还是从海汉买,海汉这边自然会照以前的规矩,保证他们的收益不受影响,这样整条销售渠道才能一如既往地流畅运行下去。
李溰对于海汉和大明过往在盐业方面的利益纠纷不是很清楚,但也大致能够想到问题的原因所在,毕竟盐业乃是一国命脉之一,这其中涉及的利益太大,两国肯定都不会轻易放弃在这个领域的控制权。不过就罗升东所说的情况来看,似乎海汉还是稍占上风——大明对于双方的利益冲突只能采取谈判的方式来解决,而不是直接封禁海汉食盐的流入。
“贵国的这种海盐精制技术,也会引入在我国联合经营的盐场吧?”李溰其实还是听不明白罗升东解说的生产流程,索性便直接问出了自己所关心的问题。如果不能生产出这种品质的精盐,那联合开办盐场的成果显然就不值得期待了。
“当然会。”罗升东对此倒是略知一二,当下以肯定的语气给李溰吃了定心丸:“我国已经派出了相关的技术人员前往贵国,等盐场建成投产之后,类似这样的精盐也会慢慢出现在贵国民众的家中。”
“那就最好不过了!”李溰嘴上应着,心里却有些不一样的想法。这样的精盐,富裕的海汉人当然能买得起,本国民众却未必能有同等的消费能力。不过那也无关紧要,到时候盐场的生产标准完全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来进行调整,也不见得要大量生产这样的精盐。
远处的某个路口,薛船主正恨恨地抱怨道:“我看这鬼地方做菜也不必放盐了,连吸口气都是咸的!”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