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以光明的名义,赞美圣皇!(3 / 8)

加入书签

忠了?”朱翊钧对申时行这个举动,仍然不认同。

    “陛下,申阁老不是那种轻浮的人,他这么做自然有目的。”冯保眉头紧蹙的说道:“申阁老的想法是,这些学子,都是大明的未来,任何把官场上、政治上的风波,带到学子之间,都是最无耻的行径。”

    “学子年轻热血,年轻也代表着少不更事,很容易被各种流言蜚语挑动,一旦做出什么来,就容易自误,遗害终生。”

    “如此大力筛查,其目的,就是防微杜渐,把风险扼杀在襁褓之中,要不然等到满屋子都是蟑螂的时候,只能做矫枉过正的严打,错杀无数,危害更大更严重。”

    冯保对申时行搞这出,是有心理准备的,这其实就是张居正清党、稽税调查的政策延续。

    冯保简单举了个例子,张居正撒手人寰,一些野心之徒反攻倒算,最有可能的就是发动学子。

    一来学子涉世不深,更加好骗,张居正大搞一言堂,搞到了吾非相乃摄也的地步,这就是堵塞言路;二来学子的身份,对于朝廷而言,很难处理,投鼠忌器;三来从学子身上下手,成本更低。

    这大学堂要是烂了,丁亥学制也就废了,这教育要是烂了,大明里里外外也都烂了。

    申时行搞这一出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学堂内所有人,人人自危,道路以目,不敢胡言乱语,在整个大学堂内画出一条不可逾越的线,在校园内,莫谈国事。

    “行吧。”朱翊钧琢磨了下,朱批了申时行的奏疏,准了他的忠诚大审查。

    万历初年,张居正讲治国的时候,曾经对朱翊钧讲过一些由治到乱的征兆,和为何会改朝换代。

    改朝换代的根本原因,自然是土地兼并造成百姓没有活路,再加上各种蠢货灵机一动,搞得天下大乱,最终亡国。

    很难说,哪个的原因的权重更大,土地兼并固然危害重大,但蠢货的灵机一动,危害不遑多让。

    张居正跳出了这两种叙事,他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就是吏治去看这个问题,得到的结论是:改朝换代是不可避免的。

    从废墟中定鼎江山,战乱停止,人心思定,最初的时候,刚刚经历战乱的社会复杂程度不高。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经济结构的演化、军事实力的变迁、边疆局势的波动,阶层关系的重组、生产资料的兼并与垄断、思想与舆论的扩散,社会复杂程度会一直增加。

    而且,随着朝廷存在的时间越久,社会复杂程度就会增加的越快。

    另一方面,如果朝廷手里的家伙什,也就是治理整个体系、调节社会各阶级矛盾的手段,如财政工具、法政治理、律法修订、边方政策、信息与纠偏等等手段,无法有效覆盖这种社会不断递增的复杂性。

    朝廷就会从有序走向失序,最终走向灭亡。

    而往往朝廷治理手段的变革,跟不上社会复杂性的递增,因为不可避免的僵化。

    自古以来,朝廷就是非常僵化的,反应是非常缓慢的,这种僵化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是因为人都是活的,会权衡利弊。

    任何一个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