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九百二十三章 大明亡不亡,老天爷说了不算!(7 / 7)

加入书签

    “那就继续推行吧。”朱翊钧盘算了下,认可了张居正的意见。

    以前国帑和内帑,要拆借,是因为都穷,这几年大明朝廷的财税逐渐健康了起来,国帑富裕,内帑也不需要时时刻刻准备给国帑应急了。

    皇帝可以用银子做点自己想做的事儿,陛下发内帑,也多用在了国事上,发内帑的大规模开支,和骄奢淫逸没有任何的关系。

    在银子这件事上,再挑剔的士大夫,都挑不出陛下的毛病来。

    朱翊钧想了想说道:“把五月末的开沽点检停了吧,天下少粮,再开沽点检,粮食都酿了酒,是糟践东西。”

    “绥远、陕西、山西、北直隶、河南田赋减半,诸公以为如何?”

    “户部附议。”张学颜立刻代表户部做出了表态,甘肃在设省的时候,就已经永不起赋了,甘肃那地方太贫瘠了,征收田赋还没花的多。

    户部没意见,大臣们都没有意见。

    朱翊钧看向了戚继光说道:“如果,真的如格物院所说,大明气数已尽,十年九旱,那淮河秦岭以北,就全都施行军管配给。”

    “臣遵旨。”戚继光俯首领命,他甚至连提意见都没提。

    十万京营锐卒,可以在数年内扩展到百万军的地步,北方彻底军管配给,需要基层执行的吏员,而这些全都读书的京营锐卒,就是最好的基层吏员。

    上报天子,下救黔首,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万历元年组建的新京营的军魂,失去了军魂,京营就没有存在必要。

    权利要对权利的来源负责,京营今日的待遇,都来源于上报天子和下救黔首,如果做不到,那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

    水旱不调的小冰川气候,对旧封建王朝是致命的。

    但对于万历维新、革故鼎新的新大明而言,不是必然灭亡的下场。

    朱载堉在庙算的时候,一直没说话,直到听到了皇帝陛下说出了军管配给四个字的时候,神情才彻底放松了下来。

    朱载堉颇为欣慰的说道:“少宗伯高启愚说,治强易为谋,弱乱难为计,果然如此,强盛时,总有应对的办法,弱乱时,做多错多。”

    “升平七号铁马,明年起可以量产四千台,足够驰道所需。”

    “这是臣唯一能做的事儿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