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1章 秦国归顺(1 / 3)

加入书签

帝京,紫宸殿。

深冬的暖阳透过高耸的琉璃窗棂,洒在冰冷的金砖地面上,映照着殿内沉静而忙碌的景象。

女帝慕容嫣一身明黄常服,端坐于御案之后,正凝神批阅着堆积如山的奏章。

炭火盆驱散了寒意,却驱不散她眉宇间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

北疆局势,南楚异动,新政推行桩桩件件,皆系国运,容不得半分懈怠。

内侍总管轻步上前,躬身呈上一封密封的加急文书“陛下,殿下自长安八百里加急。”

慕容嫣眸光微抬,放下朱笔,接过文书。

火漆封印完好无损,封皮上“镇北王林臻密奏”

的字样,笔力遒劲。

她拆开封口,取出信笺,目光迅扫过。

信笺之上,林臻的字迹沉稳有力,清晰地汇报了秦国归附谈判的最终结果秦皇赢稷原则上同意归附,接受“秦王”

封号,秦国保留高度自治权,大乾象征性驻军函谷、武关、萧关三处要隘,岁贡白银十万两。

然,附加条件为——赢稷嫁嫡女玉华公主为林臻平妃,以固秦晋之好。

慕容嫣的目光在“玉华公主”

与“平妃”

几字上停留片刻,清丽绝伦的脸上,无波无澜,唯有一双凤眸深处,掠过一丝极淡的、难以言喻的微澜。

她放下信笺,指尖无意识地划过光滑的紫檀木案面。

“陛下,”

内侍总管低声询问,“殿下信中所言?”

“秦国归附已成。”

慕容嫣声音清越平静,听不出喜怒,“然需朕与赢稷亲至函谷关设坛盟誓签订国书。”

“函谷关,”

内侍总管微惊,“此去千里风雪啊。”

“无妨。”

慕容嫣打断他,“有铁龙一日可达,传旨。”

她声音转沉,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即刻着礼部、工部、兵部会同焚雷司筹备函谷关盟誓大典。

调拨铁龙专列护送朕亲赴函谷关。

另传讯镇北王朕准其所请和亲之事依议。”

“遵旨!”

内侍总管躬身领命,迅退下。

殿内重归寂静。

慕容嫣的目光再次落在那封密奏上,指尖轻轻拂过“玉华公主”

的名字。

一丝极淡的笑意,在她唇边漾开,带着洞察世事的豁达与身为帝王的胸襟。

“秦国归附北疆大定此乃社稷之福。”

她轻声自语,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低回,“夫君纳一平妃若能换得千里疆土百万生民免于战火值矣。”

在她心中,林臻是她的夫君,更是大乾的王。

他的府邸,如同这紫宸殿,承载的不仅是儿女情长,更是江山社稷的平衡。

多一位身份尊贵、系两国之好的平妃,于大局,百利而无一害。

至于那玉华公主是何等绝色,性情如何,在慕容嫣看来,不过是锦上添花之事。

她信任林臻的定力,更自信于自己在他心中的位置。

这份信任与豁达,源于她身为女帝的格局,也源于她对林臻深沉的理解。

数日后,函谷关。

这座扼守秦地门户、历经千年烽烟的雄关,在深冬的寒风中,巍然矗立。

关城之上,旌旗猎猎,迎风招展。

关前开阔的平地上,一座高耸的汉白玉祭坛拔地而起,坛分三层,饰以蟠龙云纹,庄严肃穆。

坛顶中央,矗立着一尊巨大的青铜鼎,鼎内青烟袅袅,直上云霄。

祭坛四周,大乾玄甲禁军与秦国黑甲锐士,分列两侧,盔甲鲜明,刀枪如林,肃杀之气弥漫天地。

空气中弥漫着松柏燃烧的清香、兵戈的冷冽以及一种山雨欲来的凝重。

寒风凛冽,卷起地上的残雪,抽打在人们脸上。

然此刻,关前却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祭坛之上。

辰时正刻,号角长鸣,鼓声震天。

东侧,大乾女帝慕容嫣,在文武百官及精锐禁军的簇拥下,缓步登上祭坛。

她一身明黄绣金凤朝服,外罩同色貂裘大氅,头戴九龙九凤赤金冠,珠帘垂落,掩映着清丽绝伦、不怒自威的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