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2章 红磡200万尺地皮的开发计划(2 / 3)

加入书签

杨文东点点头道:“那行,和黄的事情就这样,除了这三件事,其他你自己先做主,一些没用的小公司,赶紧处理掉,我会安排一个团队过来配合你的。”

公司的资产,无论是采购还是出售,都会有非常强的灰色利益链,这一点,别说刚刚收购的和黄,就是其他子公司,有这种事情,都是被总部办公室的审核人员严格监察;

甚至如同廉政公署的成立一般,杨文东也不是完全相信总部办公室,毕竟都是人,也可能联合起来,所以有的时候,他还会随机安排第三方审核机构在事后进行重新调查,反向排查之前的事情;

这么多年来,还真的查出一些蛀虫,然后自然是送进局子了;

一家几万人的大公司,规模如此之大,有些腐败也很正常,也不可能完全阻止得了,当年的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都做不到,但只要随时的进行监察,限制这些人无限膨胀的黑心,只敢稍微做一点,那就行了。

回到自己车内后,杨文东带着笑意说道:“和黄的收购总算是结束了。”

“是啊,接下来,我们搞定港灯就行了。”方先名也同样很开心;

跟着自己老板,连续拿下多家英资巨头,这对自己来说也是巨大的成就,说不定未来有人著作香港商业史,自己的名字也会被提及了。

杨文东不在意道:“港灯的事情基本上没什么大问题,跟和黄一样,发电业务交给现任管理层就行了,地产业务,可以分别与和黄以及长兴地产合作;

这件事你负责吧,我就不参与过多了,地产方面,你待会去找一下郑志杰,将和黄与未来港灯合作开发共有地皮的事情跟他说一下,我之前已经对他提过了,他知道该怎么做的。”

港灯的规模虽然大,但业务结构简单,目前只有发电与相关配套,其他业务包括地产,自己都是不做的,之前是交给和黄,但和黄出问题外加地产危机,也就不了了之了。

对于发电业务,他也没必要更换管理层,顶多以后安排一些华人进去学习,为以后进军国内做好准备。

“好的杨生。”方先名答应道。

杨文东又道:“另外,我准备去见一次港督,这段时间,咱们在香港商界闹的越来越大,也得去和麦理浩聊聊,顺便也讨论一下红磡港口地皮的事情了。”

“麦理浩会管这个事吗”方先名有些不确定。

杨文东道:“工转商可是港府的重要收入之一,麦理浩自然也在意,这么大的项目,可以给港府带来不小的进账,我也得跟做生意一样,跟他谈谈了。”

香港早年有很多地皮都是工业的,其中不少还在港岛或者一些繁华区域,因为当年售出的时候,还真的是偏僻地方,但几十年过去,一些位置就变成寸土寸金了;

很多地产开发商自然看中这些位置,但必须要进行“工转商”,也就是按照差价给一笔钱给港府,然后才能建住宅或者写字楼酒店等等;

这个金额,很难有优惠,因为一旦有优惠,那地产商就都去收购工业用地了,而不是去参加港府的地产拍卖,这对于依赖卖地收入的港府来说,是不可接受的,只有少数情况,才可能有转圜的机会。

和黄的易手,在香港也引起了轩然大波,谁也想不到,杨文东居然会接手一个如此负债累累的和黄;

一部分人顿时对和黄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黄的股价,也立刻被大量买入单给拉了上去;而也有一部分人认为杨文东犯傻了,居然敢接手这种烫手山芋;

第二天,香港的各家媒体也以封面报道这件事,无论和黄没落成什么样了,但他曾经也是香港的四大洋行之一,如今又被华人也并购了,还是同一人;

之前的九龙仓,是曾经怡和的左膀右臂,如此算来,杨文东一个人就收购了四大洋行中的一个半了;

报纸之上,还有一些新闻建议人们购买会德丰的股票,因为杨文东接下来可能要收购会德丰了,受此影响,会德丰的股价还真的涨了一点,也不知道算喜还是算忧了。

亦有不少记者想拦截杨文东,询问其未来对于和黄的发展规划,但基本上是找不到人的,杨文东的踪迹,在内部也是绝对保密的,这也是为了安全与隐私考虑。

不过总的来说,和黄的转手,在社会影响上还是比不过之前的九龙仓的,毕竟九龙仓是一家经营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