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3章 谁破坏三足鼎立,就是大唐的敌人(1 / 2)

加入书签

“怀玉!公孙明直与高桓权两部,如今身在何处?”

与刘谨商议完降兵事宜,李想立刻着手下一步的战略部署。

大唐眼下只是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唯有将后续的战事也一一摆平,此次东征才算功德圆满。

“回王爷,公孙明直的兵马已至平壤以西两百里,预计后日傍晚可抵城下。”

“高桓权则借着攻克汉城的余威,正全速北上,最快明日入夜便可抵达平壤东南。”

“此外,新罗大军也已入境,正沿着公孙明直撤退的路线大肆扩张。”

高桓权的军中,遍布着锦衣卫的眼线。

其麾下头号大将贺建,更是对李想唯命是从。

因此,高桓权的一举一动,在李想面前几乎是透明的。

至于公孙明直和新罗的动向,凭借锦衣卫在高句丽经营十年的根基,掌握几万大军的行踪并非难事。

“将公孙明直的行踪透露给梅川秋一和贺建,命他们说服高桓权,在公孙明直必经之路上设伏,务必先将这支高句丽精锐击溃。”

“最好能将其逼退,让他们和新罗人重新纠缠到一处。”

“只要时机一到,让公孙明直得知平壤已失,他除了后撤别无选择。”

秦怀玉的脸上不禁流露出敬佩之色。

李想这一连串的安排,实在是妙到毫巅,新罗、百济、倭国、高句丽,几方势力仿佛都成了他棋盘上的棋子。

“待解决公孙明直之后,让梅川秋一和贺建带高桓权来见我。此人若是不识时务,我不介意他们只带来一颗头颅。”

高桓权的五万大军,有八成兵力都掌握在以贺建为首的隋朝旧部手中。

李想若想取他性命,易如反掌。

想来高桓权不会如此愚蠢。

“王爷深谋远虑,高句丽的未来已然在您的规划之中。”

“届时,高桓权盘踞汉城一带,高藏王坐镇平壤周边,而逃亡的公孙明直与渊盖苏文则占据残余之地。”

“如此三足鼎立,相互制衡,谁敢破坏这个局面,谁就是我大唐的敌人!”

……

“大郎何必心急如焚?我们最迟后日便可抵达,平壤城守军众多,固若金汤,唐国水师那点兵力,绝无可能将其攻破。”

“莫离支之所以催促我等回师,不过是想瓮中捉鳖,内外夹击,一举歼灭来犯之敌,让大唐再不敢生出觊觎高句丽之心。”

平壤城外,公孙明直与渊邵在行军大帐中相对而坐,享用着晚餐。

虽在征途,但毕竟身处国内,桌上的酒肉还算丰盛。

然而,渊邵却全无胃口。

于他而言,此次出征已深入新罗腹地,连克数城。

眼看灭国之功近在咫尺,却突然收到一纸命令,要他调转矛头先去平壤城对付唐军,再去水原城清剿叛逆,这让他心中满是不甘。

“道理是如此,可终究是功败垂成,留下了莫大遗憾。想必新罗人此刻也已得知唐国出兵的消息,抵抗之心只会愈发顽固。下一次再想灭掉他们,恐怕要难上加难了。”

高句丽与百济联手,共击新罗;而新罗女王曾亲赴大唐,据说还带回了一批精良兵器。

显而易见,唐国此次兴兵,与新罗脱不了干系。

这已然演变成了大唐与新罗联军,对抗高句丽与百济联军的局面。

这是渊邵最不愿看到的形势。

“大郎,我倒有不同看法。国内今年屡生变故,人心浮动,正好借此机会,让那些对莫离支心怀二意之辈自行跳出来,届时我们便可将其一网打尽。”

“待到国内局势尽在莫离支掌握之中,再挥师南下征讨新罗,所能动用的力量,必将远胜于今。”

公孙明直对未来的仕途充满了信心。

“但愿如此吧!只是那高桓权竟从王宫逃脱,如今在水原城兴风作浪,实在可恨。”

“待我们收拾了唐军,定要让那群叛军尝尝厉害,让他们明白谋逆造反的下场!”

对于自家废黜高建武、另立新王的举动,渊邵不觉得有任何不妥。

“我们这次带来的,皆是国内百战余生的精锐勇士,对付区区两万多唐国水师,简直是牛刀小试。”

“最多三日,我们便能解决他们,然后掉头去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