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章 一元钱的剧本(2 / 5)
转着复杂的情绪,有感激,有崇敬,还有一丝连她自己都难以言喻的情愫。
叶雨泽何其敏锐,他捕捉到了乌梅眼底那抹不同寻常的光彩。
他微微一顿,脸上的笑容依旧温和,却不着痕迹地向后退了半步,重新站到了窗边,目光投向窗外繁忙的工地——
那里,战士钢铁巨大的新厂房正在拔地而起。
“战士集团,”
叶雨泽的声音沉稳地响起,像在陈述一个客观事实,巧妙地绕开了乌梅话中隐含的深意。
“就是一个平台,一个能把有共同目标的人聚在一起的地方。
每一个在这里工作过的人,无论时间长短,都算是战友。”
他转过身,目光平静地落在乌梅身上,那眼神里有欣赏,有长辈般的关怀,唯独没有乌梅所期待的那种悸动。
“乌记者,你记住,只要你曾在战士集团待过一天,就永远是战士集团的人。
以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
他顿了顿,补充道,“只要是需要帮助的地方,尽管开口。
战士集团的门,永远对你敞开。”
这番话,既是承诺,也是无形的界限。
他肯定了乌梅的价值,表达了对她的支持和庇护,却用“战友”
、“战士集团的人”
这样中性而宏大的称谓,将她那刚刚萌芽、带着试探性的情愫,温柔而坚定地推回了安全距离之外。
乌梅的心,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轻轻攥了一下,有些酸涩,有些失落,但更多的是一种意料之中的释然。
她早该知道的,眼前这个男人,像一座沉默而坚固的山,他的世界太大,责任太重,儿女情长或许早已被深埋在心底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
她抿了抿唇,努力扬起一个得体的微笑:
“谢谢叶总,有您这句话,我就更有底气了。
我会继续努力,当一个好记者。”
“我相信你。”
叶雨泽点点头,伸出手,“祝你前程似锦,乌梅同志。”
“同志”
二字,彻底为这场单方面萌动的心事画上了句号。
乌梅伸出手,与他有力而干燥的手掌握了一下,传递过来的是一种纯粹的、带着力量的支持,无关风月。
走出战士大厦,午后的阳光有些刺眼。
乌梅回头望了一眼那高耸的玻璃幕墙,心里五味杂陈。
失落是有的,但更多的是一种轻松和坚定。
叶雨泽说得对,她属于笔杆子,属于新闻现场,属于为更多人声的战场。
她深吸一口气,将那份朦胧的情感小心地折叠好,放回心底深处,昂阔步地走向了她的新征途——京城。
回到新锐观察,在新任女主编雷厉风行的支持下,乌梅很快找回了状态。
她策划的深度报道反响热烈,那份关于军垦城、关于战士钢铁、关于那个特殊时代和那群特殊人物的报告文学,也经过她的精心打磨,在业内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她笔下的叶雨泽、杨革勇,魏玉祥、马全义、老连长等人,不再是遥远的企业家符号,而是有血有肉、有笑有泪、在时代洪流中奋力搏击的鲜活个体。
这天,乌梅正在办公室修改一篇稿件,前台打来电话,声音带着点疑惑和兴奋:
“乌记者,有两位先生找您,说是‘兄弟影视’的,想谈谈您那篇报告文学的事。
一个姓魏,一个姓马。”
兄弟影视?乌梅愣了一下。
这可是国内影视圈曾经赫赫有名的公司,虽然近几年因为老总远芳转战好莱坞而低调了不少,但底蕴犹在。
她放下笔:
“请他们到会客室,我马上来。”
推开会客室的门,乌梅看到两个风格迥异的男人。
一个身材高大壮实,穿着花里胡哨的夏威夷风情短袖衬衫,梳着油光水滑的大背头,脸上带着一种“老子天下第一”
的自信笑容,正大大咧咧地坐在沙上,翘着二郎腿。
另一个则显得瘦小精干许多,穿着相对正经的polo衫,手里拿着个小本本,像个随时准备记录的秘书。
站在大个子旁边,脸上挂着一种近乎虔诚的…崇拜笑容?看向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