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3089章 叶茂的新职务(2 / 5)

加入书签

;  “老爷子,我可能要走了。“叶茂的声音有点发闷。

    库尔班老爷子的手顿了顿,随即把皮囊里的酸奶往他怀里塞:

    “走?去哪里?是不是嫌弃我们的酸奶太酸?“

    他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慌张,像个怕被抛弃的孩子。

    叶茂忽然想起第一次见到老爷子时,他守着被沙埋了一半的土坯房不肯走,说那是他爷爷盖的。

    后来项目组帮他在新村盖了砖房,带太阳能的那种,他却每天揣着家门钥匙,拄着拐杖往老房子的方向挪,说是要去看看地基还在不在。

    “不是走,是去别的地方干活。“

    叶茂蹲下来,看着老爷子膝头磨得发亮的拐杖,那拐杖是用胡杨木做的,上面刻着歪歪扭扭的年轮。

    “就像你儿子去县城开农资店,还是在为这片土地忙活。“

    老爷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忽然从怀里掏出个布包,一层层打开,里面是颗裹着红布的种子。

    “这是我爷爷当年从关内带来的糜子种,埋在沙里三十年,去年被你们的挖机翻出来,居然还能发芽。“

    他把种子塞进叶茂手心,“带到新地方去,要是那边的土不好,就把它埋在花盆里。“

    叶茂握紧那颗温热的种子,忽然觉得眼眶发烫。他想起父亲说过,军垦城的第一代人,行李里别的可以不带,唯独种子袋不能丢。

    那时候没有实验室,没有基因测序仪,他们就用马粪拌种,用体温催芽,把种子撒在冻得硬邦邦的土地里,等着春天冒绿。

    晚上在项目部的铁皮房里,叶茂翻看着项目档案。

    最后一页是张卫星对比图:左边是2010年的沙漠,黄得刺眼;右边是2015年的绿洲,光伏板的蓝和植被的绿交织在一起,像块巨大的调色盘。

    旁边写着一行小字:治理面积176万亩,移民安置327户,创造就业岗位1200个。

    手机在桌上震动,是叶茂的儿子叶绿洲发来的视频。七岁的小家伙举着作业本,献宝似的展示刚写的字:

    “爸爸,老师说我写的'沙'字像小沙丘!“

    镜头一转,叶雨泽正蹲在试验田里,手里捏着株幼苗,对着屏幕喊:

    “绿洲你看,这是你爸爸种的红柳,等你放暑假,咱们去沙漠看它长多高了。“

    叶茂笑着笑着,眼角就湿了。他想起去年儿子来探亲,在光伏板下捡到只受伤的百灵鸟,非要缠着工程师叔叔做个鸟窝挂在板架上。

    现在那只鸟窝还在,只是鸟早就飞走了,偶尔有别的鸟儿会落进去歇歇脚。

    凌晨三点,叶茂披上外套去巡场。月光把光伏板照得像铺了层银霜,板下的滴灌带发出细碎的水声,那是沙漠里最动听的声音。

    他走到项目纪念碑前,那碑是用当地的火山岩做的,上面刻着所有参与项目的人名,从院士到农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