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快速重建自信(6 / 7)

加入书签

nbsp;   “您几位请坐,天冷,先暖暖手。”

    张楠顺手又抓了一把瓜子递上,“我们这条件差了点儿,见谅啊。”

    三个人进屋之后,没有着急坐下,反而四下打量了几眼,像是在评估这厂子。

    那位为首的大个子拍了拍靠墙的茶几,状似无意地开口问了句:

    “师傅们白天不上班,都干嘛去了?”

    “他们都出去买年货了。”张楠笑着解释道:

    “这不快过年了嘛,厂里的师傅都是东北的,都想着带点东西回家过节。”

    “那你怎么没去?”

    “我不是厂里工人。”张楠笑着解释:“我是北大的学生,这段时间留这边帮忙,顺便看个门。”

    北大的?

    三个中年人明显一愣,那种下意识的惊讶写在脸上。

    “你北大的怎么跑这来看门了!”

    张楠笑了笑,没有被语气带偏:“我们系里和修理厂有项目合作,我主要负责画零件图纸。这边图纸多、进度紧,我平时就住在厂里,算半个自己人。”

    说起“半个厂里人”的时候,张楠的脸上还带着一丝骄傲。

    “对了,我姓张,叫张楠。三位同志怎么称呼?”

    “我姓牛,这位姓董,这位姓王。”站在右边的牛同志简单介绍。

    “哦哦,三位好!”张楠听完,还没来得及反应这“牛董王”三人到底什么背景,

    只听那位牛同志悠然开口道:

    “既然你是北大的学生,又是图纸负责人,那这厂子你肯定熟,不如带我们转转,看看你们的设备和生产情况?”

    “没问题!”张楠当即答应下来。

    这半年来,修理厂的名声是越传越广。

    不光出租车来得勤,一些单位也图方便,把公车、货车一股脑开过来修。

    眼看临近年关,还有不少单位干脆上门打听合作。

    毕竟,不是每个单位都有能力,能够自建修理部。

    有些小单位好不容易批下车指标,把车买回去,却没几个人会修。

    司机出身的师傅,再有两把刷子,也只是“捣鼓捣鼓”小毛病。

    要是碰见伤筋动骨,需要换零件的地方,他们就麻爪了。

    比起求人找原厂修理,倒不如直接在本地找个修理厂方便。

    张楠在厂里住得勤,一来二去,也见惯了这些“上门摸底”的来客。

    平时没少听陆局他们接待各路来人,介绍流程、说明设备、讲项目情况,

 &n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