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1 / 2)
阴阳洞天。
太清老子缓缓睁开双眸,眼底深处那万古不变的平静之下,罕见地泛起了一丝几不可察的涟漪。
女娲师妹成圣的圣威犹在心头回荡,而那位曾以一己之力压制十二祖巫的东皇太一,其修为更是深不可测,虽未成圣,却已让他这玄门大师兄都感到隐隐的压力。
“唉……”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在静室中消散。
他斩去三尸,成就准圣大圆满已不知多少年,自问道基稳固,修为精深,对无为之道、丹之大道的领悟更是冠绝玄门。
然而,那最后一步——证道圣人,却如同镜花水月,看得见,摸不着。
鸿蒙紫气在元神中沉浮,却始终无法彻底炼化,与自身大道完美融合。
连一贯清静无为的他,此刻心中也不由得生出了一丝焦灼。
他是玄门首徒,道祖亲传的大师兄,岂能一直困守于此?
“闭门造车,终非良策。”
老子心中明悟:“或许,机缘不在山中,而在山外。”
他想起女娲成圣的关键,在于那新生的种族——“人”。
究竟是何等奇特的生灵,竟能承载如此庞大的造物功德,助推一尊圣人的诞生?这其中,是否蕴含着他尚未洞察的天机?
此念一生,便再难抑制。
老子起身,整理了一下朴素的八卦道袍,并未惊动元始与通天,一步踏出,便已离开了阴阳洞天,悄无声息地融入洪荒天地之间。
他要去游历,去观察,去体悟。而他的第一站,便是那东海之滨,被女娲圣人结界所庇护的——人族聚居之地。
他以圣人之下几乎无人能察觉的遁法,悄然来到了东海之滨。隔着那层透明的圣人结界,老子驻足观望。
只见结界之内,那些被称为“人”的生灵,数量已然颇为可观。
他们大多身躯孱弱,法力微薄,与动辄移山倒海的妖族、巫族相比,简直如同蝼蚁。
他们需要建造简陋的房屋遮风避雨,需要辛勤采集、渔猎才能果腹,会生老病死,会恐惧哭泣……
但老子那睿智深邃的目光,却看到了更多。
他看到这些天生先天道体的人族,虽然弱小,却拥有着远超其他种族的灵性与智慧。
他们会团结协作,会使用工具,会总结经验,会传承知识,眼中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与探索的欲望。
他们的情感丰富而纯粹,他们的文明虽初生,却蕴含着一种独特的、坚韧的、蓬勃的生机。
更重要的是,老子以自身无上道境隐隐感知到,这人族虽弱,其气运却与洪荒天地有着某种奇妙的共鸣,仿佛承载着某种未来的“大势”。
女娲师妹以此成圣,绝非偶然。
“无为而治,顺其自然;教化万物,启迪蒙昧……”
老子静静地观察着,心中诸多念头流转,那沉寂已久的鸿蒙紫气,似乎也因他接触这新生种族,而产生了一丝微不可查的波动。
他并未惊动任何人族,只是如同一个过客,默默观察了许久许久,仿佛要将这弱小却又特殊的种族,彻底看透。
太清老子于东海之滨结庐而居,这一坐,便是数千年光阴流转。他并未施展任何神通,如同一个真正的普通老者,日升月落,寒来暑往,静静地观察着结界内人族的生息繁衍。
他看过人族初生时的懵懂与艰难,也看过他们在自然灾害面前的脆弱与无助;他看过部落间的冲突与纷争,也看过他们团结协作、共渡难关的温情;更看过凡人父母对子女最质朴无私的爱护。
数千年间,人族的数量逐渐增多,形成了大大小小的部落。
虽然依旧弱小,但那种扎根于大地、顽强求存、薪火相传的精神,以及那蕴含在平凡生活中的秩序、伦理与无限可能性,深深地触动了他那秉承无为、自然之道的心。
他看到了“道”在其中的体现——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
人族的发展,不正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无为”之道的演化吗?
他们虽无移山倒海之力,却以自己的方式,顺应自然,改造环境,生生不息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