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繁星点点(1 / 2)

加入书签

朱标浑身剧震,这位向来以仁孝着称的太子抓住父亲的手:

&0t;父皇!

儿臣儿臣这些年读圣贤书,却从未真正明白&0t;他的喉结剧烈滚动,&0t;今日方知,何谓&039;天下兴亡,匹夫有责&039;!

&0t;

马皇后轻轻拭去眼角的泪水,从怀中掏出一串早已磨得亮的佛珠:&0t;重八,还记得徐家妹妹的事吗?&0t;她转向朱标,声音颤:&0t;那年元兵破滁州,徐达的幺妹才十四岁。

为了给义军报信,她&0t;

朱元璋突然重重拍案,惊得众人皆是一颤。

这位九五之尊竟大步走向舞台,龙袍下摆在夜风中猎猎作响。

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中,他对着猩红的帷幕深深一揖,花白的头颅几乎触到地面:&0t;朕受教了。

&0t;

蓝玉等武将早已红了眼。

常茂一拳砸在鎏金柱上,震得梁间灰尘簌簌而落:&0t;他娘的!

老子当年在鄱阳湖砍人时,怎么就没想过&0t;这个满脸横肉的汉子突然蹲下身,抱着脑袋有些痛苦道:&0t;那些给咱们送饭递水的乡亲那些被我们忽略的小人物&0t;

&0t;常将军&0t;兵部尚书沈溍红着眼眶递过酒盏,&0t;您还记得洪武三年,咱们在漠北迷路时,那个给我们带路的牧羊女吗?&0t;他的声音突然哽咽,&0t;后来她才说,她爹就是被我们当成元兵探子斩&0t;

文官席上,七十岁的礼部尚书李原名颤巍巍地摘下乌纱帽。

月光下,他满头的银泛着清冷的光:&0t;诸位同僚&0t;老人举起酒盏对着舞台,&0t;老臣读了一辈子圣贤书,今日方知&0t;他突然仰头饮尽杯中酒,任凭酒液顺着白须流淌,&0t;真正的气节,原不在经史子集里!

&0t;

朱雄英静静站在阴影处,看着常森默默拾起被掰断的座椅残片。

这个沉默寡言的将军将木刺一根根拔出掌心,突然低声问道:&0t;殿下,那些姑娘可有原型?&0t;

&0t;有。

&0t;朱雄英望着远处跪拜的教坊司女子,&0t;她们此刻,就跪在那里。

&0t;

夜风穿堂而过,带着未散的硝烟味。

那些炭黑色的尸骸虽已隐于幕后,但某种更深刻的东西,正随着教坊司女子的啜泣声,在每个人心头生根芽。

朱元璋转身望向孙子,昏黄的眼眸中跳动着奇异的光芒:&0t;大孙,这出戏要演遍大明十三省。

&0t;

“是,爷爷”

朱雄英微微仰头,目光中透着凝重与深邃。

这场戏,宛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每个人的心中激起了层层涟漪,其影响之深远,恐怕难以估量。

他暗自思忖着,若将此戏推广出去,在这大明广袤的土地上演出,那必将掀起一场波澜壮阔的风暴,震撼每一个角落,让这出戏演遍大明十三省的想法,并非痴人说梦。

它所带来的冲击,远非常人所能想象。

像这出戏所展现出来的独特魅力,哪怕日后还会有更多精彩的剧目诞生,无论是描绘山河壮丽的历史正剧,还是演绎人间悲欢离合的情感大戏,都会有极大的影响力,但这部独特的戏同样会铭刻在人们的记忆深处。

即便它的情节或许相对简单,简单到放在这日后的时移世易之中,甚至很难有人能全然体会到当时那种切肤之痛。

但在这个特殊的时代,它所蕴含的精神力量却是无法忽视的。

它所传达出的那种对世事的洞察,对人生苦难的悲悯,以及对命运不屈的抗争,正是朱雄英所期望传达的。

它能够传承的,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种信念,一种力量。

可以预见的是,它不仅能够影响一代人,更会在大明的历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无数人心中的经典,永远熠熠生辉。

“刚刚这出戏,各位观后有何感想?”

朱雄英缓缓开口,目光扫视着周围众人,那目光中仿佛带着一种无形的威严,却又不失柔和,让人不禁沉浸在对这出戏更深层次的思考之中。

众人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