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房子问题(1 / 2)

加入书签

“嫂子在家呢?”

“在家呢,昨儿还跟着来了,今天我没让她过来,留在家里张罗着结婚的事儿呢。”

“这下咱家人算是齐了,老太太且高兴去吧。”

“早就数着日子盼着你们回来呢,我这过来逛逛也是为了安一下她的心。”

行李都装上三轮车,二哥坐上去慢悠悠的蹬着,刘德信走在一边儿看着行李,跟二哥闲聊起来,当然也没忘记随时提醒着大伙儿跟上。

得等到所有人都进了门儿,点卯结束,一个人不差才算完事儿。

又走了一段路,附近拉活儿的板儿爷多了起来,刘德信过去叫了三辆车,告诉师傅地址,把人都拉上往家走。

坐火车累了半天,要再从车站走回去,对老老小小的来说有点太困难了,还是花钱省点儿劲儿比较好。

怕新来的家人担心人生地不熟,安排上车的时候,特意让王安两口子,还有田丹各自上一辆车带队,算是给他们一个安慰。

大姐夫则骑着自行车,前面横梁坐着田鑫,大姐坐在后椅架上,领着三辆板车先走了,剩下刘德信陪着骑着三轮车的二哥走在最后面。

拉活儿的师傅都想着尽快完成好多拉几个活儿,速度挺快,很快就落下刘德信他们很远。

“对了老四,这么多人过来,安置的地方找好了没有?”

二哥没有加快速度追上去,和刘德信并排走着,看着前面走远的众人问道。

“放心吧,已经安排好了,稍微收拾一下就能入住了。”

刘德信扶着三轮车用力推了几步,随后坐上车帮,口中回答道。

“解决了就好。这么多人拖家带口的,要是安排不好,落了埋怨就不值当了。”

二哥没有再接着追问,刘德信说了解决了,那指定是成了。

要是刘德旺说的话,估计他心里得琢磨琢磨。

没办法,刻板印象一时半会儿改不过来。

从打算接人过来开始,刘德信就在相看房子,找了好几个人的路子在南锣鼓巷附近去踅摸。

后来表哥王安也有了带家人搬到四九城的想法,也加了进来一块儿忙活,牧老爹这边的人脉也用上了。

解放前那段时间,时局动荡,卖房的倒是不少,但是真正符合自家要求确实不多。

南锣鼓巷是元大都时期形成的街巷,可以说是四九城最早的街区之一,明清两代也是四九城重要的居住区,不少达官显贵、文化名人聚居,所以形制上以多进的四合院居多。

也就是从民国开始,这边儿不少院落被人接手改造,拆分出不少小一点儿的院子,否则刘德信也不会在这儿费老了劲儿去找了。

那时候南逃的基本上都是有钱人,那住的地方一个比一个豪华,就算价格压得再低,能出得起钱,刘德信也没那个兴趣去接手,一点好处都没有。

等以后四九城涌入大量干部和家属,还有很多招工过来的人,住房严重不足的时候,谁家里要是闲置太多屋子,一准儿会被街道找上门儿来,要求统一出租出去。

一共也没几块钱房租,这房子租出去以后,再想拿回来可就难了。八九十年代的时候,不少人家的房子说是退给个人,对方真要是不搬走,谁都没辙只能耗着。

而之所以把范围划定在南锣鼓巷这片街区,也是因为不管是老太太、王玉英,还是刘德信,都想着让大家伙儿离的近一点儿,来回走动方便,互相也好有个照应。

其实要是分散开一户一户的买,住到各个大杂院里面估计也早就解决问题了。

但是老太太觉得,那种大杂院里住的人家多,平时的各种事儿也少,一家子从乡下初来乍到住进去,也不清楚邻居们都是什么样的,日子过得不痛快就不好了。

最好是有个差不多的院子,能让大伙儿住进去,要是还能兼顾着孩子成家的事儿那就更好了。

这么一来,可挑选的范围小,又不想着买太大的院子,几个要求一叠加,所以这房子找起来相当费时间,一直拖着也没遇到合适的。

年后这几个月,随着四九城的治安越来越好,等待出售的院子数量开始下降,成交价格也开始逐渐回升了。

还好年后这几个月,刘德信这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