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0乱世之相(2 / 3)
自己出洛阳已经是十一年之前的事了,那年他叫十六,如今过了年他便已经是二十七岁了。
说起来也是好笑,他不过才二十七,但却已经二十七了。
要不说出名还是要趁早呢,在人家还在为科举忙忙碌碌的年纪,夏林却已经掌印帅旗,纵横四海了。
570、乱世之相
他的时间还有很多,刚才那个孩子看向旗帜的眼神,叫他更加确信自己的路线是没有任何错误的,虽然将来一定会遇到很多问题,但毫无疑问,这些年散播出去的火种,终于慢慢的绽放了出来,即便是距离能让山火燎原还有很长的距离,但路虽难,行必至。
从金陵到浮梁的路很好走,他们一路走走停停也没花多少时间,想想夏林有多久没回来这里了,算起来有快四年了。
时间过的那是真快,一晃便是隔世。
因为鸿宝帝守孝而出,如今再次归来,站在那个恶趣味的“好望角”
上眺望浮梁,其实即便是夏林也有些陌生了。
调兵回营之后,夏林没有惊扰任何人,换了一身衣裳就走向了浮梁,因为新军大营距离县城还有个十多里地,所以他索性的花了二十几文钱登上了一艘乌篷渡船。
暮春三月,小小的乌篷船转过最后一道水湾时,脚下忽然传来细微的震颤。
船娘竹篙溅起的水珠落在青衫上,他望着岸边簇新的码头,恍惚间竟疑心走错了水道。
四年前离乡那日,也是这般细雨霏霏。
记忆里的石板早被青灰色水泥的替代,岸边垂柳换作连排朱漆美人靠,茶楼酒肆的飞檐斗拱刺破薄雾,酒旗上金线绣的“醉月轻歌”
在风里招摇。
他攥紧船头湿漉漉的缆绳,心头既是感慨又是欣慰。
“客官小心呐,靠岸咯!”
船娘将缆绳抛向系船石,铜铃铛撞出清越声响。
夏林踩着跳板落地时,正遇上官府押运漕粮的楼船破浪而过,十八丈长的船身漆着桐油,船舷吃水线附近结着层白色盐晶。
几个赤膊船工顶着倒春寒满身热汗的蹲在舱顶啃炊饼,带着闽南腔的笑骂声混在潮湿的风里,这一看便是从泉州港过来的货船。
最初的斗富弄里立起的牌坊竟比夏林戍边时瞭望的烽火台还要高耸。
夏林站在描金匾额下,看八丈宽的街面上牛车与轿辇交错而行。
当年他跟着糖宝儿打情骂俏的摊位处如今立着三层的饭店,琉璃瓦映着春阳,晃得人眼前发晕。
街角那株老槐树还在,只是枝桠间缠满朱红绸带,树下摆着香案,供着尊彩绘的财神像。
“诶……你……夏……”
客店里这会儿走出个女子,花白的发间别着褪色的木簪。
夏林立刻做出噤声的手势,这是当年在码头卖包子的庆嫂子,从前常请夏林白吃白喝。
庆嫂子的手攥住他衣袖,眼泪水儿一下就涌了出来:“夏大人,您回来怎么也不打个招呼,快进来快进来……”
暮色漫上来时,夏林站在庆嫂子新开的客店前。
雕花门楣挂着鎏金灯笼,跑堂小厮吆喝着“天字号厢房两位”
,檐角铜铃与更漏声迭在起。
此刻楼上推开的茜纱窗里,正传来女子弹唱的浮梁当前最热的《鹧鸪天》,吴侬软语混着波斯香料的气息,在满街灯笼火把映亮的夜空下袅袅不散。
“大人您稍等着,我这边去给您端酒菜来。”
庆嫂子抹了一把眼泪水儿,她心中难受的不行,当年夏林走时如何的意气风发,而如今来时却是孤身一人,这些年在码头上见多识广的庆嫂子第一眼就先入为主的以为夏大人这是遭了贬斥,不然怎的会就连还乡都显得如此形只影单的寒酸。
不多一会儿,店里最好的酒肉便堆在了夏林的桌前,庆嫂子眼睛红红的站在夏林身旁:“夏大人,若你有难处便跟我说,我便是砸锅卖铁也是要帮你的。”
夏林摆了摆手,端起碗便开始胡吃海塞:“庆嫂子你莫哭啊。”
“怎能不哭,当年大人您前簇后拥好不热闹,如今再回乡里却是如此形单影只,这世上的人情怎的如此淡薄。
夏大人莫要慌张,您在我这住下,要住多久就多久,我一家子若是没有您当年照顾,恐怕早就饿死在了街头。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