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4章 旧时代的文化(2 / 3)
> 青龙偃月刀直指苍穹,红脸如烈火般灼人!
\"还记得公子八岁那年,跟着我去洛阳拜访杨老爷子吗?\"
林长生缓缓开口,
\"那天下着比今儿还大的雨,我们在城外的破庙躲雨,正巧遇到一位浑身湿透的老先生。\"
下人愣了愣,眼睛突然亮起来,
\"对!就是那位总穿灰布长衫、背着漆盒的老先生!
是他教公子用柳枝在泥地上画脸谱,还说'白脸画曹操,红脸画关公,人心比戏脸更难猜'......\"
\"那时你杨爷爷已年过八旬,却还记得我父亲,
当年在'春阳戏楼'唱《单刀会》时,把关羽的髯口甩出三米远的功夫。\"
林长生站起身,走到戏画前抚摸画中人的面庞,
\"后来我们才知道,那位老先生竟是前朝户部尚书杨大人的世交。
杨家资助我们在洛阳建了新戏楼,从此咱林家班才有了立足之地。\"
下人明显听得入神,蹲在门槛上挪了挪身子,
\"老爷,那您是说,戏曲真能让咱认识这么多厉害的大佬?\"
\"岂止是认识。\"
林长生转身看着儿子,眼神忽然变得深邃,
\"你可知道上月,咱们在开封演出《林冲夜奔》,台下坐的那位穿西洋呢子大衣的先生是谁?\"
\"那个总在笔记本上记着什么的先生?\"
下人歪着头,
\"您说他像在写剧本。\"
\"他就是北平《新青年》的主编陈望道。\"
林长生的声音压低了些,
\"戏散场后,他特意留我长谈,说要把咱们的《林冲夜奔》改编成新式话剧,
在沪上公演,陈先生还说......\"
\"说要让全世界都知道咱们林家班的戏!\"
下人脱口而出,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林长生却神色凝重,
\"不,陈先生说的不是'出名'。
他说戏曲是中华文化的根脉,可如今的年轻人更爱看电影、听留声机,
连咱们这些老戏骨都开始用西洋乐器伴奏了......\"
他顿了顿,从袖中取出一张泛黄的信笺,
\"你看,这是你三叔在汉口写的家书。\"
下人接过信笺,只见上面墨迹未干:
\"......此处新式学堂开戏曲课程,学生多以'改良皮黄'为题辩论。
三叔觉得,咱们的戏文不能只在乡野演,该进学堂、进报纸,
让年轻人明白,戏曲不是旧时代的残片,而是活生生的文化血脉......\"
少年的手微微发抖,一滴雨珠正巧落在信纸的\"血脉\"二字上,晕开墨迹……
\"老爷……\"
下人突然站起身,声音有些发颤,
\"那少爷......他是不是该把学堂的功课放下,一心学戏?\"
林长生笑了,却从书案下取出一本《史记》,
“你王叔在江南办学堂,专门开设'戏曲考据'的课程。
前日他寄信来,说有个叫梅兰芳的孩子才七岁,已能唱全《牡丹亭》。\"
\"梅兰芳?\"
下人皱眉,
\"听说是上海滩富商之子?\"
\"正是。\"
林长生眼中闪过一丝期待,
\"王叔说,梅家愿资助咱们去江南巡演。
若你愿去,可拜在上海政法学堂的刘半农门下,白天念洋文、学新学,晚上跟着戏班跑龙套。
刘先生说,'戏比天大,戏也要跟着时代活'。\"
\"可是......\"
下人欲言又止。
\"可是,你怕公子错过科举?\"
林长生轻抚那幅戏画,
\"你爷爷在世时常说:戏台虽小,却能容得下万丈山河。
他当年在西安救过的那位革命党人,如今已是民国要员。
那人说,正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