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最后 十二(完)(1 / 2)
高同方就是英国公府的高同方。
皇上这样安排自有深意,想让镇北侯分薄宁国公府的兵权。大晋已经没了,宁国公再掌那样多的兵不合适。
若不是情况紧急,睿王当时带着私兵去西南,他都是要拦的。
皇上的账算得清楚明白,那是他还不知道,他的两个好儿子为了他过个好年,很多事情隐瞒没报。
比如,大晋是没了,但是它被姓霍的分了,不是全部归了大厉。
再比如,班师回朝的只有部分人,还被秦王借走了一部分,他们准备拿下西楚。
本来睿王也是想借的,喻清提醒他,大周战场上,已经有一半西北军了,见好就收,父皇还活着,最好不要把他气死。
谢渊听到三方发来的战报,就知道里头有猫腻。三房一家全都不在京城,也没有一个人给他写信过来,告诉他战场上到底什么情况。
这就意味着,他们做了见不得光的事情,还有点良心不打算连累谢家。
谢渊一想到,谢缈用郊外荒山跟他换大晋谢家的秘密避难所,他就有点不踏实。
都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战事还没有最终尘埃落定,皇上就已经开始卸磨杀驴了。
装了几年,终于装不下去了。
宫宴上皇上决定的事情,连靖王都不知道,他努力控制着自己的表情,靖王妃有些慌乱,但是赵如意轻轻握住了他的手,捏了捏。
靖王冷静下来,不管是什么原因,使得父皇又想要重新掌握权力,他都不可能再如从前一样。现在的大厉,他一个人做不得主了。
皇上坐在上面,底下朝臣,宗亲的表情动作一览无余。九五至尊的感觉,还是如当年刚坐上皇位时,一样好。
从前只是一国,现在快要四国了,他知道要对不起老三,但是没关系,皇位最后还是会交托给他,只是权力他暂时要收回来而已。
皇上的想法只代表他的想法,底下坐着很多人,都不是很看好他。他们已经在靖王身后站了那么久,做不了墙头草的。
还有一些如谢渊这样活得久,什么都经历过的老人,牢记一件事情,事情未落定之前,最好不要太得意忘形。
西北宁远侯府里,一桌人也吃得正欢。全羊宴,谢缈没在桌上,她跟李飞凤还有落红叶三个个人在屋子里单开了一桌,两个孩子也一同吃了,吃完就先去休息了。
那一桌人,打完大晋,清扫完战场,相约聚在了宁远侯府,一起过了除夕。
白日里他们已经分好了赃,参与讨论的有秦王,睿王,陆轩,老侯爷,宁远侯,陆大将军,高同方,李飞凤过来就是来见见女儿,和外孙,不掺和其他事情。
陆大将军就跟个傻子似的,看着他们把大晋瓜分了,没有什么均分不均分,谁抢到的地盘算谁的。
西北军和高同方带来的将士,抢到的算大厉的。
他不懂,不都是大厉的子民,大家抢到的都该是大厉的才对,怎么能谁抢到算谁的,难道这不算是谋反吗?
秦王和睿王管这个叫分家,不叫谋反。
陆轩说他也不是谋反,这些都是秦王和睿王从他们的领地里让给他的,这是早就说好的。
说他是领主也好,说是他的封地也好,他凭本事拿下的,没占大厉一点儿便宜,不能说是谋反。
老侯爷,宁远侯都默认了他们的做法,高同方也没意见,他们给他算过了,肯定能有一个世袭罔替的爵位。
就是这个爵位不知道谁来册封了。按理说,是靖王提出来,写好圣旨,让皇上盖玉玺,但是陆轩收到京城里的来信,皇上可能要把权力收回来了。
至于宁远侯府,立下如此大功,大概是要变成国公府了。但是兵权恐怕得交上去了。
想到陆轩做的事情,老侯爷和宁远侯倒是心里没有太大的落差,主动避让,安心在京城做牵制他的质子没什么不好。
从此陆家就真的分了两支了。
陆大将军的意思不是很重要,他只能旁听不能提出意见。
他很想找人聊一聊,但是陆轩他一点都不熟悉的。陆轩和他媳妇见到他都称呼他陆大将军,与旁人无异。
没有对他横眉冷对,也不像陆辀那样对他敬重。
没有对父亲的爱也没有对父亲的恨。如果他对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