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章 大犬座矮星系战役一-定策(2 / 5)

加入书签

地调整着眼镜,所有动作都透露出一种紧绷的专注。

“……所以,‘溯源’计划的核心,就在于‘隐匿’与‘捕捉’。”

孔方佳站在巨大的星图前,声音低沉而有力,星图此刻动态展示着大犬座矮星系及其周边区域的复杂空间结构,上面密密麻麻布满了无数细小的、闪烁的光点,那是预设的监听节点位置,像一颗颗微弱的星辰在宇宙的深渊中悄然布局。

他的指尖轻触星图表面,激起一圈涟漪般的微光,仿佛在抚摸命运的面纱。

“王老,杨博士,大型固定阵列‘主耳’的建设和隐藏,是重中之重。

必须利用好矮星系外围的引力透镜效应和电磁爆星云作为天然掩护,将其能量特征和空间波动完全融入背景噪音中。

我要它像一块真正的宇宙岩石,冰冷、死寂,表面布满陨石坑般的伪装纹理,即使敌人的侦察舰从旁边掠过,扫描仪上也不会泛起一丝异常波动,只当它是这片星域里一块寻常的天体残骸。”

孔方佳的手指坚定地划过星图上几个关键的引力焦点区域,每一个动作都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王海峰重重地点头,声音因连续熬夜而沙哑,却充满干劲,他清了清嗓子,话语像连珠炮般迸出:“元帅放心,‘主耳’的设计借鉴了‘净蚀者’的隐匿场和空间褶皱技术,结合我们自己的‘影衣’系统最新成果。

它的外壳是复合了多层吸波材料和非线性晶体层的伪装小行星,厚度足以吸收99的主动探测波束;内部核心则通过稳定的微虫洞网络与地球基地算‘河图洛书-改’直连,实现数据实时距传输和能源遥供,几乎不产生本地能量辐射,连一丝热信号都会被完美吸收。

除非对方进行穿透性的、分子级别的扫描,否则极难现。”

他迅调出复杂的设计图,层层结构在空气中旋转展开,展示着惊人的巧思:外壳的伪装层模拟了星际尘埃的分布,核心的量子纠缠传输节点则隐藏在扭曲的空间褶皱中。

王海峰补充道,语飞快,手指在空中划动着辅助说明:“更重要的是算法。

我们基于杨博士的‘意识载体’猜想和‘弦球’实验数据,开了一套全新的‘高维信息特征过滤与重构算法’。”

他看向杨天择,眼中带着毫不掩饰的赞赏,仿佛在肯定这位年轻博士的突破性贡献。

杨天择有些不好意思地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闪烁着学者的专注,他接话道,声音轻柔却清晰:“是的,元帅。

我们不再试图直接‘理解’高维信息的内容——那可能远我们的认知框架,就像蚂蚁试图解读人类的思想——而是专注于捕捉其‘干涉痕迹’的模式,就像通过分析水波纹的形状、频率和衰减曲线,来反推投入水中的石子的大小、形状和力度。

算法会实时筛选出所有不符合已知三维物理规律的、具有特定统计特征的背景时空涟漪,并将其标记、记录、放大分析,形成一个动态的‘异常图谱’,确保我们只关注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信号。”

他边说边调出一组模拟数据,屏幕上涟漪状的波形图缓缓扩散,带着未知的韵律。

李艳负责的是另一关键部分,她站起身,走到全息台前,动作利落而精准:“同时,‘星火’集群将携带并秘密部署过三百个小型、一次性的‘游弋之耳’单元。”

她展示着那种只有拳头大小、表面粗糙如风化岩石、毫无能量反应的微型探测器,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设计。

“它们将在战斗最激烈的区域,伪装成普通的太空漂雷、探测器残骸甚至‘净蚀者’的武器碎片,被‘无意’地抛洒出去,融入战场的混乱背景中,不易引起任何警觉。”

李艳的语气冷静而周密,手指轻轻点触一个探测器模型,它瞬间分裂成数百个微型单元,在星图上散开。

“它们内部是导电容和一枚微型‘弦纹’感应芯片,工作寿命极短,可能只有几小时到几天,但其灵敏度在短时间内极高,专门用于捕捉高强度、近距离的高维干涉爆点,一旦探测到异常波动,便会瞬间激活。

一旦被激活,它们会将压缩数据包通过一次性的短距量子闪烁射器传回‘主耳’或附近的‘星火’舰船,然后立即自毁,不留痕迹,连分子级的残渣都会被量子湮灭场清除。”

李艳的语气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