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殖民abc大展(2 / 7)

加入书签

晶体锭源源不断运往地球本土及前线基地。

这里的产出,直接决定了地球尖端防御和战略打击能力的上限。

陈海峰的声音带着金属摩擦般的铿锵:“磐石-7的‘湮灭炉心’阵列运行稳定,日吞吐晶体当量创历史新高。

我们的‘定海’锚点产能,已能满足光复走廊需求的12o!”

hd(殖民点代号:熔钢-4、熔钢-5):

这个双星系统拥有两条富含高品位铁、镍、钛及稀有伴生金属(如用于强化装甲的紫金)的小行星带。

影像显示,两颗体积较小、环境恶劣的岩质行星轨道上,悬浮着数个庞大如山脉的“移动熔炉”

空间站。

这些由“盘古级”

母舰改装而成的工业巨兽,直接锚定在资源最富集的小行星群中。

它们伸出巨大的机械臂捕获小行星,在内部熔炉中直接进行零重力冶炼,驱动巨型熔炉和精加工线的澎湃动力,已完全替换为高效、清洁的反物质能量核心。

熔融的金属锭或预制构件通过短途运输艇送往邻近的殖民星地表基地进行精加工和总装。

“熔钢-4”

、“熔钢-5”

地表基地人口相对较少,各约8万人,主要负责设备维护、精加工和重型装备(如“刑天”

级工程机甲、“玄武”

级防御炮台)的总装测试。

环境改造仅限于基地内部,外部是永恒的采矿轰鸣与金属洪流。

格利泽667c(殖民点代号:氦核-1):

这颗位于宜居带边缘、拥有较厚二氧化碳大气层的行星,其战略价值在于其卫星上探测到的大规模氦-3矿床。

虽然反物质已成为主力能源,但氦-3作为特定高能武器(如部分型号‘龙息’粒子炮)的催化剂和某些精密仪器的冷却剂,依旧不可或缺。

影像中,巨大的行星级轨道采集平台如同星环般笼罩着富含氦-3的卫星。

平台下方延伸出数条粗壮的管道,直接插入卫星地表,进行原位开采和初步富集。

开采出的氦-3浆液通过管道泵送至轨道平台精炼,再装入特制的运输舰。

行星地表建立了“氦核-1”

主基地,人口12万。

基地拥有大规模的地面支持设施、燃料储存库和一支强大的近地轨道防御舰队,确保这条战略物资供应链的绝对安全。

基地穹顶内模拟了类地环境,为长期值守的技术人员提供相对舒适的居住条件。

其他节点:

星图上,还有诸如“钨钢-3”

(富含高强度合金所需钨、钼)、“硅晶-2”

(高纯度硅晶体,半导体工业基石)、“重水-6”

(极地冰冠下液态海洋富含氘,用于中子减剂和特殊燃料)等殖民点。

它们如同一个个功能专精的器官,共同构成了殖民a计划强大的工业身躯。

每个殖民点人口严格控制在5万至15万之间,确保效率与安全性的平衡。

工业级穹顶、行星级护盾生器、“烛龙”

预警雷达阵列和常驻的“曲战一型”

护航舰队是标准配置。

一艘艘庞大的“方舟级”

殖民母舰(单艘标准载员5万人)如同勤劳的工蜂,在星域内穿梭,运送着人员、设备和产出的战略物资。

引擎喷口幽蓝色的反物质湮灭光芒,取代了聚变引擎的炽白尾焰,成为这片工业星域最醒目的标志。

“a计划34个殖民星,”

刘星雨的声音带着自豪与钢铁般的凝重,“已构成一条纵贯35光年的资源-工业链。

其产出,支撑了‘光复走廊’防御体系75的建设,并反哺地球本土军工产能提升32o。

‘磐石级’防御圈核心节点已初步串联。

猎户座支悬臂的钢铁脊梁,已然铸就!”

星图的中央下方区域,一片被标记为“凤骨-英仙座缓冲区”

的星域(位于英仙座主悬臂),光点分布相对稀疏但覆盖范围极广,且大多笼罩在代表高度隐匿的淡灰色光晕中。

这里属于“静默展区”

,对星盟高度保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