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回声’之声(5 / 6)

加入书签

指令’的介质!

最可怕的是,驱动这个‘声音’所需的巨大能量,部分甚至可能大部分,竟然来自于被撬动的暗能量本身!\"

这个精妙而直观的比喻,如同一道闪电划破迷雾,让在场的所有人豁然开朗。

高维力量并非凭空创造了改写规则所需的庞大能量,而是以令人瞠目结舌的精妙,巧妙地利用了宇宙本身存在的、最本源的力量之一!这是一种何等精妙绝伦,同时又何等令人恐惧的技术高度!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对临界弦特性认知的指数级增长,一个大胆得近乎疯狂的构想开始在李艳的脑海中逐渐清晰并成形。

\"如果……如果我们能找到一种方法,干扰或者从根本上‘屏蔽’掉这种通过‘临界弦’传递的‘钥匙’信号,那么‘信息静止’场那可怕的效果,是否就会在源头被扼杀而失效?\"

这个极具颠覆性的想法立刻得到了整个研究团队的共鸣和支持。

方向明确后,他们立刻开始着手研究具体的反制措施。基于对\"临界弦\"那独特而顽固的特性(对常规能量屏蔽完全免疫)的深刻理解,他们清楚地知道,任何传统的防御手段都是徒劳的。

必须另辟蹊径,找到一种能同样作用于\"临界弦\"这个特殊载体层面,或者能有效干扰其信息解码过程的全新方法。

经过无数次超级计算机模拟推演和理论物理层面的反复论证,在碰撞了无数思维火花后,他们最终提出了一个名为\"谐波湮灭\"的核心反制原理。

既然\"信息静止\"场生效的关键\"钥匙\"是那种特定复杂编码的\"灵弦\"波动,通过\"临界弦\"作为载体进行传递,

那么,如果他们能实时生成一种相位完全相反、编码结构完全对立的\"反灵弦\"波动,并同样通过某种方式作用于\"临界弦\",是否就能在\"钥匙\"抵达目标区域并生效之前,将其在传递过程中直接\"抵消\"掉?

这个原理在理论上听起来似乎清晰明了,但实际工程实现起来却面临着难以想象的巨大困难。

首先,需要能够以极高的灵敏度和实时性,侦测并瞬间解析出敌方那复杂到极致、可能瞬息万变的\"信息静止\"场编码;

其次,需要在极短时间内,根据解析出的编码,生成出精确对应的、能完美抵消其效果的\"反编码\";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需要找到一种可行的方法,将生成的\"反编码\"有效地\"注入\"到同样难以捉摸的\"临界弦\"背景波动之中,使其发挥抵消作用。

零号空间的尖端资源和研究团队的智慧被毫无保留地压榨到了极限。

李艳带领的团队,利用这段时间对\"临界弦\"振动特性的深入研究,呕心沥血地开发出了一种极其脆弱但功能性的新型探测器——\"临界弦\"共振探针。

这种探针虽然远无法像高维力量那样自如地操控\"临界弦\",但通过精密的调谐,可以在其稳定的振动上,极其勉强地\"叠加\"一个极其微弱的、特定模式的\"印记\"或\"扰动\"。

与此同时,\"枢机\"统领的强大计算团队,开始构建一个前所未有的庞大数据库和算法库——\"信息静止\"场编码特征库及其对应的反制算法库。

他们试图从海量的模拟攻击模式中,归纳总结,寻找那种万能\"钥匙\"的通用规律和可能的破解模式。

这期间,孔方佳元帅多次亲自通过最高权限的物理接入端口进入零号空间,与核心研究团队进行深入的战略性探讨。

他那宏大的战略视角和对危机敏锐到可怕的直觉,往往能一针见血地指出研究进程中可能存在的思维盲点和误区。

\"我们的战略目标必须清晰,\"孔方佳在一次关键性的研讨会上,目光如炬地扫过每一位团队成员,

\"不要试图在短时间内完全复制甚至超越对方的技术体系,这不现实。我们的核心目标是破解,是建立有效的防御屏障。

就像面对一把结构复杂无比的密码锁,我们不需要完全洞悉造锁匠的全部工艺和原理,我们只需要集中精力,找到那根能够有效干扰其内部锁芯核心运动机制的‘铁丝’!\"

在他高屋建瓴的指引下,研究团队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