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回声’之声(2 / 6)

加入书签

盟和黑塔帝国的最高级别代表也对其毫不知情。

这正是孔方佳在推动联合研究之初就埋下的关键伏笔——在合作与共享的同时,必须保留地球文明最核心、最敏感的独立研究能力和一张足以扭转乾坤的底牌。

“立刻进行分析!”孔方佳的命令斩钉截铁,目光锐利如出鞘的军刀,瞬间切割开所有迷茫,

“集中零号空间所有可用计算资源,包括备用阵列,优先解析信标在‘信息静止’场爆发前后捕捉到的所有‘灵弦’及能量波动数据!我要知道,那道该死的波纹到底是什么!它的源头,它的本质!”

命令下达,零号空间内部那台独一无二的、代号“弦球之眼”-IV型的超精密“灵弦”干涉仪瞬间被提升至设计极限功率,甚至微微超出了安全阈值。

无形的探测波束以前所未有的强度与精度,深入微观宇宙的底层结构,开始对“回声”信标传回的、如同星海般浩瀚的数据进行最细致、最彻底的“解构”与“翻译”。

李艳、王海峰和“枢机”立刻投入了忘我的、近乎燃烧生命的工作状态。他们屏蔽了外界的一切干扰,甚至忘记了时间流逝、休息和进食,全身心沉浸在那片由冰冷数字和抽象模型构成的、挑战人类认知极限的数据海洋中。

零号空间内部,时间仿佛失去了意义,只有全息屏幕上永不停歇地流转着复杂如天书的数学模型、变幻莫测的能量频谱图以及模拟“灵弦”振动的多维动态图景,无声地诉说着这场与未知赛跑的研究的艰难进展。

孔方佳并未离开,他的投影始终悬浮在那里,如同定海神针般稳固,也如同最严厉的监工。他不需要亲自参与具体运算的繁复细节,但他那宏阔的战略视野和对“弦面之眼”理论的深刻直觉,往往能在研究陷入泥沼般的僵局时,提供最关键的方向性指引和破局的灵光。

研究的过程充满了令人沮丧的挫折与突如其来的惊喜,如同在黑暗的迷宫中摸索。最初,团队试图直接用现有的“灵弦”基础模型去强行拟合“信息静止”场的诡异波动,却发现结果如同用牛顿力学去描述量子纠缠般荒谬,处处碰壁,模型崩溃。

那道波纹中蕴含的“信息”密度高得超乎想象,其编码方式也完全不同于已知的任何能量或意识信号,仿佛是来自另一个宇宙的语言。

“不对……这不仅仅是信息覆盖那么简单,”熬得双眼布满血丝的王海峰,指着一段被放大了数万倍的波形细节,声音沙哑却带着发现的激动,

“看这些能量节点的瞬时跃迁模式……它似乎在……在‘改写’局部区域的物理常数!虽然只是极其短暂和微小的改写,幅度可能只在普朗克尺度附近波动,但足以让任何基于原有常数运行的系统瞬间失效、彻底瘫痪!”

李艳眉头紧锁成一个川字,反复对比着“信息静止”场爆发时,正常“灵弦”背景基线图谱与信标接收到的异常波动之间的细微差异。

她的手指在虚拟键盘上飞速敲击。“等等……快看这里!”她突然操作控制台,将一段极其微弱、几乎完全被背景噪声淹没的“灵弦”信号单独提取出来,动用了最高精度的滤波算法和信号增强程序进行处理。

“看这里!在‘信息静止’场主导的、狂暴的‘灵弦’波动之下层,还存在另一种……极其隐晦,但始终稳定存在的‘弦’振动!”她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提高,带着发现新大陆般的兴奋,

“它的振动频率……我从未在任何数据库或理论模型里见过!它似乎……完全不受‘信息静止’场的干扰和压制!就像……就像光和声音在空气中互不干扰一样,各自独立传播!”

这个发现如同在绝对黑暗的迷宫中骤然发现了一缕微光,瞬间点燃了希望!所有人的注意力立刻被吸引过来,屏住了呼吸。

“枢机”的核心处理器瞬间将算力提升至峰值,高速运转的散热系统发出轻微的嗡鸣。他迅速调集庞大算力,对这种新发现的奇异“弦”进行多维特征分析。

“确认。该‘弦’振动模式独立于当前维度已知的所有‘灵弦’基频。其能量耦合效率趋近于理论上的临值,与常规物质和能量的相互作用极其微弱,近乎幽灵。初步推测……其存在层面,可能无限接近于,但并未完全脱离正物质宇宙的‘弦’背景框架。是一种临界态。”

“无限接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