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谈判、交火与内应(3 / 5)
,但其稳定运行依赖于一个复杂的磁场约束系统,外部强磁干扰可能导致输出不稳甚至熔毁。
最重要的,是关于意识控制的关键。它们确认,每一个“真实火种”的意识,都存储在一个位于胸腔中央、被多重装甲保护的、核桃大小的“意识晶核”中。
这个晶核通过一种复杂的“量子-灵弦耦合信号”与金属身躯以及……冥冥中来自高维“主宰”的指令源相连。
“这种耦合信号并非不可干扰,”“凯铎”指着全息投影上它自己主动提供的、高度简化的内部结构图解释道,“信号载体是一种极其特殊的引力子,其振动模式与常规引力波有细微差别。
在虚拟空间中,我们接受过对抗某种强度‘灵弦背景噪音’的训练,但那主要是为了防止在激烈战斗中因宇宙环境波动导致连接不稳。如果……有一种外部设备,能够精确模拟并放大这种特定模式的‘噪音’,理论上可以暂时……甚至永久性地阻断或扰乱‘主宰’对我们个体的控制。
但对于那些纯粹的人工智能仿造体,它们接收指令的协议似乎更简单,也更依赖于近距离的、来自我们‘真实火种’或更高层级指挥节点的中继。”
这些信息如同雪中送炭,被第一时间传递给了由王海峰博士牵头、李艳协助的“缰绳”项目组。
在“启明号”下层一个被严密防护的实验室里,气氛火热而专注。巨大的工作台上,悬浮着从俘获的仿造体金属人身上拆解下来的各种部件,包括残缺的“意识晶核”模拟单元。周围环绕着各种精密的探测器和信号发生器。
“特定模式的引力子……量子-灵弦耦合……”王海峰博士盯着“凯铎”提供的数据,眼镜片后的眼睛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花白的头发似乎都因激动而微微翘起,“这验证了我们之前的猜想!高维干预果然涉及到对宇宙基础结构的更深层次运用!‘灵弦’……这或许就是连接高维与低维、意识与物质的关键桥梁之一!”
李艳站在一旁,双手在虚拟控制界面上快速操作,调出“守护者”系统关于引力波探测的原始数据库和零号空间的部分实验数据。“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共振点,”
她的声音清晰而快速,“既能有效干扰那种特殊的耦合信号,又不会对宇宙弦背景造成不可逆的损害,或者引发大范围的空间畸变。‘凯铎’提到它们受过对抗‘灵弦背景噪音’的训练,这说明存在一个阈值和安全区间。”
技术团队日夜不停地工作,进行了无数次模拟和推演。他们利用“守护者”系统的部分冗余算力,构建了复杂的信号模型,尝试匹配“凯铎”描述的特征。
同时,在隔离实验室中,对仿造体残骸和俘虏自愿提供的非关键接口进行了小心翼翼的实测。
一次关键的试验在高度屏蔽的实验舱内进行。目标是一个被拆除了武器系统的仿造体金属臂,其末端连接着一个模拟的“意识晶核”接收单元。
王海峰亲自操作一台经过改装的、结合了“弦球之眼”部分技术和大型引力波发生器原理的原型设备——“灵弦干扰器-I型”。
“频率调制,尝试匹配模式-Alpha-7,”王海峰的声音带着一丝紧张,“能量输出,百分之零点五标准单位。发射!”
无形的波动笼罩了金属臂。瞬间,金属臂关节处的伺服电机发出了一阵紊乱的嗡鸣,手指无规律地抽搐了几下,模拟接收单元上的指示灯疯狂闪烁然后熄灭。
“有效!”一名年轻的研究员忍不住欢呼。“别高兴太早,”李艳冷静地提醒,她紧盯着数据流,“看能量反馈,波动衰减太快,而且对‘真实火种’的晶核,我们需要更精确的频率和更持久的干扰效果。继续测试,扫描所有可能的安全频段!”
经过数百次失败的调试和优化,结合“真实火种”们提供的自身抵抗训练的数据反馈,项目组最终锁定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干扰频段,并成功将设备小型化,制成了可以由单兵携带或安装在中小型舰船上的“灵弦阻滞器”。
这种装置启动时,能在一定范围内产生针对性的“灵弦噪音”,有效干扰“真实火种”与主宰的连接,并能使低级别的人工智能仿造体陷入短暂的指令混乱或待机状态。
与此同时,“涅盘”小组与四位“真实火种”内应制定了详细的联络计划和应急方案。地球方面的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