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断脊’奇兵(2 / 5)

加入书签

正在重新调整部署的敌方先头部队。

刹那间,原本相对沉寂的接触线变成了一个沸腾的死亡熔炉。刺目的高能激光束撕裂空间,炽热的等离子炮弹团咆哮着划出致命的弧线,超高速的磁轨穿甲弹带着凄厉的尖啸破空而至……各种毁灭性的能量武器和动能武器交织成一片密不透风的死亡火力网,将冰冷的虚空点燃。

地球舰队充分发挥了对这片复杂星域地形的熟悉优势,灵活运用着游击战术,高速突袭后迅速脱离接触,不断骚扰、切割着敌军看似严整的阵型。

每一次激烈的短兵相接都伴随着惨烈的损失,英勇的地球战舰在敌方精准而强大的火力覆盖下,不时化作星空中一朵朵绚烂却又无比短暂的钢铁烟花。

然而,这种不惜代价的主动猛攻,确实有效地达成了战略目标——它牢牢吸引住了敌军主力部队的注意力,使其前锋部队无法顺利展开预期的攻击阵型,整个精心策划的推进节奏被彻底打乱。

就在正面战场激战正酣、炮火连天之际,一支规模虽小、却凝聚了地球舰队最尖端科技成果和最精锐作战人员的特种突击编队,正悄然执行着另一项关键任务。

他们巧妙地利用着正面战场巨大的能量波动噪音和这片星域复杂多变的环境(如密集的碎石带、紊乱的引力场和强烈的辐射风暴)作为掩护,如同在暗夜中无声滑行的致命幽灵,沿着一条高度机密的路线,谨慎而坚定地向预定突击阵位进行着迂回渗透。

这支肩负重任的编队由三艘经过特殊强化、以潜行和突袭见长的“夜枭”级高速突击舰、两艘搭载了最新型“守护者”区域级强电子/能量干扰模块、专司掩护的“玄武”级重装护卫舰,以及一艘外形奇特、宛如巨大纺锤、负责关键能量投射的“探针II型”特种战舰组成。

编队指挥官,是来自第七舰队、以胆大心细和战术诡谲而闻名的赵锐上校。此刻,他正全神贯注地紧盯着导航屏幕上那条由超级量子计算机“鸿蒙”经过亿万次模拟推演、最终选定的高风险渗透航线。他的眼神锐利如鹰,手指在控制台上无意识地轻点着,每一个细微的航行数据波动都牵动着他的神经。

“各舰注意,保持最高级别电磁静默,”赵锐低沉而极具穿透力的声音在编队内部高度加密的通讯频道中响起,“依靠惯性导航和被动传感器规避所有潜在威胁。重复,严禁任何主动信号发射。

各舰立即进行最终作战程序检查,‘破甲锥’反物质鱼雷进入预热程序,‘卫士’终端防御系统切换至全功率运行模式,全体乘员心理防护屏障强度提升至最高等级。记住,机会只有一次,不容有失。”

突击编队如同一条滑溜异常的泥鳅,在巨大的小行星残骸、扭曲的引力异常区和狂暴的能量辐射带构成的复杂迷宫中悄然穿行。每一次转向、每一次加速都经过精确计算,巧妙地避开了敌军严密布设的外围侦察网络和巡逻节点。

整个过程堪称惊心动魄,数次与敌方巡逻小队的侦察范围擦肩而过,最近时甚至能通过舷窗看到对方舰艇引擎的微光。全赖官兵们精湛绝伦的舰船操控技术、对环境的极致利用,以及那么一点点至关重要的运气,这支幽灵编队才得以有惊无险地穿越了重重险阻。

最终,他们成功抵达了距离敌方核心阵型后方仅约零点零三光分的一处位置。这里,一片异常浓密的星际尘埃云如同天然的帷幕,为突击编队提供了绝佳的隐蔽。

他们悄无声息地潜入尘埃云的阴影之中,暂时隐匿了自身的踪迹。引擎降至维持最低姿态调整所需的功率,全舰上下屏息凝神,如同潜伏在黑暗中的猎豹,等待着那最终决定胜负的攻击指令发出。

与此同时,地球防线后方,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技术奇迹正在上演。根据孔方佳元帅的紧急命令和洪荒基地传来的关键技术参数,数十艘巨型工业舰在重兵护卫下,将预先模块化制造、精度要求极高的核心部件运抵L-77星域某个极其隐蔽的引力平衡点。

数以千计的工程师和智能工程机器人如同不知疲倦的工蚁,在寂静冰冷的真空中进行着超高难度的精密组装作业,能量焊枪的光芒在星空中闪烁如织。

数小时后,三座庞然大物赫然现身于预定坐标。它们被正式命名为“心神”巨型发射台,其名称源于其独特而修长的长条形基座结构以及那规模空前的定向能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