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探索‘暗系’迷潭(4 / 5)

加入书签

而“暗系”异常空域则是自然(或灾难)形成的、粗糙的、不稳定的“显性裂缝”!两者机理不同,但可能达到了某种类似的效果——让不可见变为可见,让不可接触变为可接触!

“那么,接下来的关键验证就来了!”孔方佳眼中闪烁着科学探索的光芒,语气变得斩钉截铁,“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会凭空产生或消失,只会转化或转移。

异常空域内的攻击,无论是精神冲击还是能量爆发,在到达边界消失时,它们蕴含的能量去了哪里?”

他看向众人,提出了一个具体的实验设想:“如果‘暗系’空域真的类似于一个宏观的、不稳定的零号空间,那么当攻击到达边界时,这些由‘暗位面’能量驱动的攻击,在脱离异常空域那个特殊环境后,很可能会发生能量形态的转换!就像粒子进出零号空间时会发生性状变化一样!”

李艳立刻接话:“比如……转化为我们宇宙中更常见、更难以探测的……中微子?或者其他形式的背景能量辐射?”她想起了零号空间实验结束时,空间内残留粒子转化为中微子飞散的观测记录。

“对!”孔方佳重重一拳砸在掌心,发出沉闷的响声,“安排考察舰队,立刻再赴γ-7!这次的任务目标非常明确:在绝对安全的前提下,精确测量异常空域边界处,当攻击消失瞬间的能量流向和形态转换!重点探测是否有中微子爆发或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迹象!”

命令迅速下达。一支由“伏羲号”科研舰为核心,配属两艘“玄武”级护卫舰和数艘专用探测艇组成的精干科考舰队迅速集结。

此次任务的风险相对可控,主要是近距离的精密测量,而非直接交互,因此孔方佳坐镇“昆仑之心”远程指挥,由李艳担任科学任务负责人,王海峰也随舰提供理论支持。

数日后,科考舰队再次抵达γ-7异常空域外围。与上次的紧张和未知不同,这次舰队目标明确,行动井然有序。

“伏羲号”科研舰如同一位沉稳的巨匠,在安全距离外缓缓展开巨大的传感器阵列,如同绽放的金属花瓣。

数十个不同类型的高精度探测器被释放出去,在边界区域构建起一道密不透风的监测网,包括高灵敏度中微子望远镜、引力波探测器、超高能粒子捕捉器、全频谱电磁辐射接收仪等等。

“守护者”网络再次被激活,如同警惕的哨兵,监控着异常空域内的一切动静,并随时准备拦截可能溢出的精神冲击。

“所有监测单元就位,基线数据采集完成。”李艳坐在“伏羲号”宽敞明亮的科学指挥中心内,声音通过加密频道传回地球。

她面前是数十面巨大的显示屏,实时显示着各种探测器的数据和边界区域的模拟图像。王海峰在她身旁的分析台前,紧盯着“弦球之眼”传回的微观弦景,寻找着可能发动攻击的“碎片”目标。

“开始执行‘边界能量转移探测’预案一。”孔方佳的声音从地球传来,沉稳而清晰,“选择边缘区域一个活性较低的暗影弦聚集点,使用最低功率的定向能量脉冲进行刺激。注意,强度仅足以引起可观测反应即可,避免引发大规模连锁反应。”

“明白。”李艳向操作团队下达指令。

一艘小型无人探测艇如同灵巧的游鱼,悄无声息地滑向预定边界点。它伸出细长的探针,对准异常空域内一团缓慢蠕动的、相对平静的暗影弦聚集区,发射了一道极其微弱、持续时间仅毫秒级的激光脉冲。

脉冲如同石子投入死水,瞬间打破了那片区域的“平静”。被刺激的暗影弦立刻做出了反应,一阵剧烈的扭曲后,一道微弱但清晰的精神能量冲击波如同被激怒的毒蛇,沿着宇宙弦的背景网络,猛地扑向边界!

“攻击已激发!能量波形记录中!”传感器官大声报告。

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紧锁定在监测边界能量流动的主屏幕上。那道无形的冲击波高速逼近边界,其能量特征被沿途的探测器精准捕捉。

下一秒,冲击波抵达了那道无形的、分隔异常与正常的界线。

就在这一刹那!

主屏幕上,代表冲击波能量的曲线并非简单地归零或衰减,而是发生了剧烈的、令人瞠目结舌的变化!

能量读数在边界处出现了一个极其尖锐的峰值,紧接着,如同经过了一个无形的转换器,原本那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