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反高维技术再突破(4 / 5)
…主探测器上线……背景弦波动基线建立……开始加载高维信息特征库……”控制员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
测试开始。首先模拟的是低强度的、常见的G类高维扰动。只见屏幕上一道代表模拟信号的虚线条刚刚出现,几乎在瞬间就被“守护者”系统识别,一道对应的、强度经过精确计算的干扰波被发出,模拟信号的能量峰被迅速压制、抹平。
“干扰成功!效率百分之九十二!”控制中心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
随后测试强度逐渐提升,模拟更复杂、更隐蔽的干预模式。“守护者”系统表现出了良好的自适应能力,其内置的学习算法不断优化着识别精度和干扰参数。
只有在模拟一种极其罕见、特征极其模糊的新型扰动时,系统出现了短暂的迟疑,但最终还是成功识别并进行了抑制,虽然效率略有下降。
“好!太好了!”王海峰激动地拍着控制台,“基础功能完全达到预期!后续只需要不断扩充特征库,优化算法!”
相比之下,“卫士”个人终端的开发挑战更多在于微型化和能源管理。如何将足以探测和干扰高维弦波动的设备,集成到一个腕表大小的体积内,并保证其拥有足够长的续航时间?
材料学家和能源工程师们付出了巨大努力。他们利用了从“净蚀者”残骸中逆向工程出的部分高效能量回路技术,以及地球自身在微型核电池领域的最新突破,终于解决了能源问题。
终端的外壳采用了一种新型生物复合金属,既能提供保护,又对特定的能量波动有良好的通透性。其核心是一块指甲盖大小的、经过特殊处理的量子计算芯片,负责运行识别和干扰算法。
显示屏则是一块低功耗的电子墨水屏,平时只显示时间、电量和基本状态,一旦检测到干扰事件,会以特定颜色的指示灯闪烁警示,详细信息则通过加密连接发送到使用者的个人终端或附近的“守护者”系统备案。
第一批“卫士”原型机生产出来后,进行了严格的真人测试。志愿者包括研究所的研究员、军方志愿者以及一些经过严格筛选的政府官员。
测试过程枯燥而重复。志愿者佩戴“卫士”终端,进入一个可以模拟特定高维信息扰动的特殊屏蔽实验室。
研究人员尝试用极其微弱的、已知模式的扰动去“影响”志愿者,观察“卫士”终端的反应和志愿者的生理、心理指标。
最初几次,终端偶尔会出现误报或漏报。经过反复的算法调整和硬件优化,其准确率和响应速度不断提升。
最成功的的一次测试中,当实验室模拟的扰动试图诱导一位志愿者产生轻微的焦虑和冲动决策倾向时,“卫士”终端几乎在瞬间启动干扰,志愿者事后报告称“只是感到一瞬间极轻微的心悸,然后就恢复了平静”,其生理指标也完全正常。而未佩戴终端的对照组,则明显表现出了预期的焦虑情绪和决策偏差。
孔方佳在观看了最终测试报告后,长久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如释重负的、真正意义上的笑容。
他立刻下令:“启动‘守护者’行星防御网络一期部署计划!优先覆盖地球、火星基地、月球科研中心以及各主要殖民星球轨道。
同时,‘卫士’终端优先配发给政府首脑、军队高级将领、关键科研项目负责人、以及其他经过评估的、其决策可能对文明产生重大影响的个体。”
命令一下,整个地球文明庞大的工业机器和后勤系统高效运转起来。一艘艘重型工业舰船承载着“守护者”平台的组件,驶向指定轨道,在工程机器人和工程师们的协作下,开始组装和调试这些守护文明意识的“苍穹之盾”。
而“卫士”终端的生产线也全速开启,经过严格保密程序,第一批终端被秘密送达各位重要人物手中,并附有详细的使用说明和保密条例。
李艳亲自将一只“卫士”终端交到孔方佳手中。银灰色的金属表身触感微凉,屏幕漆黑如墨,只有在特定角度下,才能看到内部极其细微的能量流光。
“佳哥,戴上吧。”李艳轻声说,眼中充满了关切,“虽然你是‘星炬’,但也是高维力量最可能针对的目标之一。”
孔方佳没有推辞,熟练地将腕表扣在左手手腕上,调整好松紧。表带贴合皮肤,传来一种奇异的、令人安心的稳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