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虚惊一场?不算!(3 / 6)
敲击在每一个关注此事的指挥官心头。这不是爆炸,不是撞击,这是一种超越了他们理解的、对物质和空间本身的……亵渎与玩弄!
“所有打捞单位,停止一切靠近操作。建立绝对隔离区,半径……一千公里。”孔方佳的声音低沉下去,带着一种面对宇宙伟力时的沉重,“记录现场所有光学、电磁及引力数据。‘轩辕号’数据核心,准备接收并整合过去三十一天‘低语漩涡’存续期间,战区所有传感器阵列收集的被动观测数据流。优先级:最高。”
星盟标准时间:P-11扇区异常消失后第7天
地点:“昆仑之心”基地,超算中心“织梦者”核心分析室
这里不再是战舰冰冷的指挥中心,而是人类智慧对抗宇宙未知的最前线堡垒。巨大的环形分析室内,柔和的白光从穹顶洒下,照亮了中央一个直径超过二十米的、缓缓旋转的银河系英仙座旋臂局部超精细全息星图。
李艳站在星图中央的控制平台上,身着银白色研究员制服,脸色依旧带着产后的些许苍白和长期高强度工作的疲惫,但那双眼睛却亮得惊人,燃烧着科学家特有的、近乎狂热的求知火焰。她的手指在悬浮的控制界面上飞速舞动,带起一片片残影。
环绕着她的,是数十面巨大的悬浮光屏,瀑布般流淌着令人眼花缭乱的数据流、复杂的数学模型、诡异的三维能量图谱以及……那些被打捞舰远程扫描到的、惨不忍睹的侦察舰残骸结构分析图。
孔方佳、林涛、索伦·星痕(通过高保真量子全息投影)、艾拉·索恩以及星盟紧急派遣的顶尖天体物理学家、引力波专家、高维理论物理泰斗们,都聚集在此,气氛凝重得如同铅块。
“一个月,”李艳的声音在寂静的分析室中响起,清晰而有力,带着一种穿透性的冷静,“整整七百四十四小时。‘低语漩涡’如同一场宇宙级的‘高烧’,它的每一次‘脉搏’——那些无法预测、毫无规律的引力常数异常波动、空间曲率瞬间畸变、以及泄露出的微弱却本质骇人的高维辐射——都被我们遍布北境的‘耳朵’捕捉到了。”
她手指一点,中央星图瞬间切换。P-11扇区的坐标被无限放大,一个由无数细小光点和复杂曲线构成的动态模型浮现出来。它不再是之前那个直观的七彩漩涡,而更像是一个……由无数根疯狂震颤、相互缠绕、不断自我撕裂又重组的“弦”构成的、极度不稳定的多维结构泡!
“看这里,”李艳的手指精准地点中模型核心一个剧烈闪烁的奇点,“这是我们整合了超过一万七千个引力波探测器和‘弦面之眼’被动阵列数据后,构建的能量核心模型。它的每一次剧烈脉动,并非源于我们三维宇宙内部的能量释放,而是……一个更高维度的‘存在’或‘结构’,向我们的维度‘投下’的一道‘涟漪’或者……一个‘触碰点’!”
她调出另一组对比数据。一组是深渊“门扉”能量塔在运作时,利用黑洞边缘狂暴引力撕裂空间产生的、充满破坏性的空间褶皱图谱,图谱狂暴混乱,如同孩童粗暴撕扯纸张留下的裂痕。另一组,则是“低语漩涡”核心在能量峰值时,被“织梦者”超算捕捉到的、转瞬即逝的时空结构变化图谱。
“深渊撕裂空间,是‘暴力破门’。而‘低语漩涡’展现的……”李艳的声音带着一种发现真理的震撼,“是‘渗透’!是‘投影’!是‘编织’!”
她将“低语漩涡”的图谱高亮放大。只见那些构成空间的“弦”,并非被强行扯断,而是在一种无法理解的、更高维度的“力”或“信息”的引导下,发生了违反三维宇宙物理法则的拓扑变换!
“看这些闭合弦环的莫比乌斯扭曲!还有这个克莱因瓶式的非定向性空间折叠!”一位头发花白、来自银翼文明的星盟首席高维物理学家失声惊呼,他巨大的翼膜因激动而微微颤抖,“这……这不可能!在我们的维度,物质和能量根本无法支撑这种结构稳定存在!”
“但它确实短暂地‘存在’了!”李艳斩钉截铁,她的眼中燃烧着火焰,“证据就是我们的侦察舰残骸!那些非对称的空间折叠、晶格的磁畴紊乱、以及物质被强行‘涂抹’又‘拉伸’的痕迹——这不是三维宇宙内任何已知武器或现象能做到的!
只有一种解释:构成这些舰船的物质本身所依存的‘空间’,在局部范围内,其维度的‘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