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访问钛岩文明和灵能文明(4 / 5)

加入书签

识中惊叹,这比任何交互界面都高效,仿佛思维本身成为了查询指令。

但同时,她敏锐地捕捉到了这庞大意识海洋中一丝微不可察的“杂音”,并非来自深渊,而更像是信息过载导致的背景波动,如同亿万只蚂蚁在远处低语。这让她瞬间警醒:“集体意识网络虽强,但个体思维的‘噪音’是否会被放大?

在抵御高维污染时,如果污染源过于强大,这种‘背景噪音’是否会成为突破点?甚至……引发集体意识的混乱?”这个念头让她在温暖的营养液中感到一丝寒意。

她立刻在意识中构建起一个风险评估模型,将“个体思维干扰叠加”、“大规模污染冲击下的网络稳定性”、“量子纠缠信道被反向污染的可能性”等关键变量纳入其中。模型运行的瞬间,网络似乎“感知”到了她的忧虑,向她反馈了一组关于网络韧性阈值的历史数据波动图谱。

孔方佳此刻正沉浸在对“意识协同网络”蓝图的构想中。凯洛斯传递的那段“净化”记忆碎片,让他对集体精神屏障的力量有了直观认知。

他想象着,当人类顶尖的物理学家、数学家、神经科学家们通过量子纠缠连接,形成一个微型“织网”,共同驾驭“弦面之眼”的感知与操作——算力将呈指数级提升,足以支撑对“弦面共振频率”的实时捕捉与模拟;而由无数坚韧意志编织成的精神屏障,将是抵御高维窥探与污染的最后堡垒!这将是人类智慧的终极聚合!

“凯洛斯阁下,”孔方佳的意识带着强烈的探索欲,“贵文明的‘神经织网’,其构建与维系的核心原理是什么?量子纠缠节点如何稳定?个体意识在深度连接状态下,如何保持其独特性和创造性?”他必须理解网络的基石,才能将其理念安全地引入人类的体系。

凯洛斯的意念如同平静的湖面泛起智慧的涟漪:“网络的基石,在于‘同频’与‘共振’。个体意识通过深度冥想与特定频率的能量场调谐,达到与网络核心的‘同频’,如同无数乐器校准至同一个基音。量子纠缠的维系,依赖这种持续的同频共振产生的稳定量子态叠加。至于个体独特性…”

凯洛斯的意念中流露出一丝深邃的笑意,“想象无数不同的音符,在同一个和弦中找到了各自的位置。网络并非抹除差异,而是让差异在和谐的共鸣中绽放更璀璨的光彩。一个独特的思想,会激发整个网络的涟漪,带来新的‘旋律’。创造性,在网络中不是被抑制,而是在共鸣中被加速催化。”

他传递了一段意念:一个灵能者关于时空拓扑的新奇构想,如何在网络中瞬间引发亿万节点的计算推演,最终在短短数分钟内完成理论验证和模型构建的整个过程。

孔方佳被这效率深深震撼,这正是“弦面之眼”研发梦寐以求的协同速度!他手腕晶板上的记录几乎要满溢出来,每一个来自凯洛斯的意念解释,都在他心中那个“意识协同网络”蓝图上添上关键一笔。

李艳则在同步记录凯洛斯解释的同时,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对网络“背景噪音”和自身构建的风险模型分析上。她注意到凯洛斯强调的“同频”与“共振”,这与钛岩文明对物质共振的运用似乎存在某种深层的宇宙共性原理。

她开始尝试在晶板中建立新的分析模块:将钛岩文明的物质共振模型、能量文明的频率感知、灵能文明的意识共振网络进行初步的耦合模拟,试图寻找其中潜在的共通逻辑和可能的风险叠加点。模型的初始运行结果让她眉头微蹙——几种不同维度的“共振”叠加,其稳定性曲线比她预想的要更敏感,尤其是在模拟高维污染冲击时。

这份初步的耦合模拟结果像一根冰冷的针,刺破了李艳沉浸在技术震撼中的热情。她凝视着晶板上那条剧烈抖动的稳定性曲线,尤其是在模拟高维污染冲击的极端条件下,曲线如同狂风中的蛛丝,数次逼近甚至短暂跌穿预设的安全阈值。

几种不同维度(物质、能量、意识)的“共振”叠加,其相互影响产生的微妙谐波和潜在的干涉效应,远比单一系统的共振要复杂和危险得多。

“凯洛斯阁下,”李艳的意识带着前所未有的谨慎和求证的需求,在温暖的意识海洋中划出一道清晰的思辨轨迹,“贵网络的‘同频共振’机制令人叹为观止。但请允许我冒昧请教,当网络面临超大规模、或极度异质化的信息冲击——比如,并非‘深渊回响’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