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技术融合升级,战力大提升(4 / 5)
>
“玄武II型”力场节点(地球技术核心):在工程舰核心区域和关键工程臂上加装了小型化的“玄武II型”力场发生器。这些发生器通过精密能量场形成局部护盾,虽然无法覆盖全身,但极大地提升了在遭受小规模袭击或战场流弹时的生存能力,如抵挡离子炮火或碎片冲击,保障了工程作业的持续性,确保在混乱战场中舰船能稳定运作。
“织梦者”辅助工程AI(地球技术):接入了“织梦者”的边缘计算节点,利用分布式算法优化决策。大幅优化了大型结构(如星域船坞模块)的建造/修复路径规划,减少冗余动作;材料利用率计算更精准,避免浪费;危险规避能力增强,能预测并避开陨石带或敌方陷阱,工程效率提升显着,缩短工期达30%以上。
强化型生物材料合成腺体(绿光技术):合成速度更快,腺体分泌的生物聚合物在瞬间固化,生成的生物结构强度、韧性和能量传导性均有提升,特别适合快速修复遭受熵增武器侵蚀的金属结构(通过生物材料包裹、中和残余熵增效应),如将腐蚀性能量转化为无害热能,恢复舰体完整性只需数分钟。
绿光氏族的工程大师们对地球的“玄武”护盾和“织梦者”AI辅助赞不绝口。“效率提升令人惊喜!地球盟友的护盾,让我们的‘藤蔓’在危险空域也能安心工作,无需频繁撤退。他们的‘智慧之脑’(指织梦者)在规划大型结构时,比我们传统的群体感应更精确高效,不仅节省资源,还提升了整体舰队协同!”一位资深绿光氏族的工程长老如此评价,他补充道:“这次升级融合了双方技术精华,标志着绿光与地球合作的里程碑。”
“盘古级”空天战列舰(包括地球旗舰“轩辕号”,深度整合绿光技术):
这艘象征着地球最高武力的巨舰(长度超过1.5公里)在艾瑟拉船坞进行了紧急升级,以应对即将到来的星际冲突。船坞内灯火通明,工程机器人穿梭忙碌,原本厚重刚硬的玄黑色装甲上,多处关键区域(如舰桥、主炮基座、引擎喷口附近)覆盖或镶嵌上了深绿色、带有能量纹路的生物结晶复合装甲板,这些装甲板由绿光盟友提供的有机矿物合成,具有惊人的自愈韧性,与原有装甲形成刚柔并济的视觉效果。舰体周身流转的能量光晕中,隐约多了一丝翠绿色的脉络,如同生命脉动般在黑暗中闪烁,标志着地球与绿光技术的完美融合。
核心升级:
“天穹之壁”联合护盾系统(地球“玄武II型”力场+绿光“大气折射稳定”技术):旗舰级防御核心。地球的力场发生器提供基础防护和空间稳定,绿光技术则在外层形成一层能将袭来的能量攻击进行部分折射、扩散的能量膜,通过模拟大气折射原理,将高能光束分散为无害的散射粒子,极大地降低了护盾核心的瞬时压力,整体防御效能提升50%以上,对熵增射线的抵抗时间显着延长至数小时。护盾全开时,呈现出玄黑底色上流动着翠绿光纹的壮观景象,在模拟测试中成功抵御了模拟敌方主力舰的齐射。
“抚光/时痕”协同火控系统(深度整合):“抚光”空间稳定锚与“时痕”战场预测系统的融合达到新高度。不仅能稳定自身空间,更能小范围干扰敌方空间跳跃和规则武器聚焦,例如通过扭曲局部时空来延迟敌方跃迁引擎的启动。结合“织梦者”提供的超距信息,使“轩辕号”的主炮(重型粒子束/激光)和“阎王”导弹的远程打击精度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在一次联合演习中,主炮命中了500光秒外的移动靶标。
“生命藤蔓”级内部损伤应急修复系统(绿光技术):在舰体内部关键管道和通道部署了特殊的快速生长生物凝胶和纳米修复机器人。这些凝胶由绿光生物科技培育,能在受损时迅速膨胀固化,封堵破口、修复管线,为损管人员争取宝贵时间。例如,在一次模拟重大破损中,系统在10秒内密封了引擎室的裂缝,大幅提升战舰持续作战能力,减少人员伤亡风险。
“灵犀”级联合指挥/通讯节点(地球量子通讯+绿光生物电加密/广域感应):成为整个地球-绿光联合舰队的中枢神经。通讯无法被常规手段截获破解,并能通过绿光技术官的生物电感应,对战场态势形成更直观的“群体感知”,实时共享战场图像和敌方动态,使舰队指挥效率倍增。
“轩辕号”舰长赵刚站在焕然一新的舰桥上,看着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