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访问艾瑟拉星系绿光氏族(4 / 5)
、展示与验证。
王启明详细阐述了地球人类文明的起源、发展,强调了与虫族(展示了部分非核心的战场影像)和星盟(展示了星盟议会大厅的恢弘景象,但隐去了具体矛盾)的复杂关系,以及此次开拓航行的和平探索性质。他再次为误击事件表达了歉意,并展示了人类对“黑塔帝国”一无所知的证据。
绿光氏族长老们则分享了他们的历史:他们是艾瑟拉星球的原生智慧种族,在极其古老的年代(数万甚至数十万年前),一艘来自深空的、被称为“播种者”(theSowers)的巨大星舰(展示了更清晰的全息影像,风格古老神秘,与黑塔截然不同)坠毁在艾瑟拉。
从这艘星舰的残骸中,绿光氏族的祖先获得了最初的启迪——关于结晶科技、生物能量转化、以及最重要的,“天穹之环”的蓝图碎片。他们耗费了无数代人的心血,依靠自身独特的生理特性(光合作用补充能量,强大的生物电感应能力)和对电磁能的深刻理解,逐步修复并最终成功建造了环绕恒星的奇迹——“天穹之环”,摆脱了对行星内部有限资源的依赖,并发展出了独特的文明。
而“黑塔帝国”,则是大约一千个艾瑟拉年(约地球800年)前出现的恐怖掠夺者,他们如同蝗虫般摧毁并奴役所遇到的文明,掠夺资源和技术。绿光氏族曾顽强抵抗,付出了惨重代价,最终依靠“天穹之环”提供的近乎无限的防御能量和复杂的行星磁场护盾(结合大气层),才勉强击退了黑塔帝国的一次大规模入侵,但也损失了外围殖民地和大量人口。人类舰队展现出的强大武力(尤其是瞬间摧毁一艘飞船的能力),让他们第一时间联想到了黑塔的恐怖。
“所以,你们没有曲速技术,却能建造戴森环……”徐勇忍不住问道,眼中充满了求知欲,“这能量……是如何平衡的?建造材料从何而来?”
一位负责科技的长老(意念传递代号为:晶脉·共鸣回应道:“【核心在于平衡与循环】。‘播种者’的遗泽启迪我们理解恒星的本质——它是秩序与能量的源泉。‘天穹之环’并非掠夺者,而是秩序的共鸣者。”
“我们利用艾瑟拉星系内丰富的小行星带资源(富含硅酸盐和特殊结晶矿物),在环上建立熔炼与制造工坊。能量,驱动一切。强大的电磁场操控,让我们能够捕获、约束、塑形物质。”晶脉·共鸣颇为骄傲的说到。
“我们自身的光合能力,降低了生命维持的能耗。环与星,如同根须与枝叶,能量在恒星、环、行星磁场、大气层、接收阵列、乃至吾族生命之间,形成完美的循环回路。曲速……撕裂空间,扰乱秩序,非吾族所求之道。”
他展示了环上模块化建造的过程:利用强大的电磁场从附近小行星捕获岩石,在太空熔炉中熔炼提纯,与特殊的生物矿化催化剂结合,生长成所需的结晶复合材料结构。整个过程高效、清洁,对能量的利用率极高。
会谈持续了数个小时。双方都拿出了相当的诚意。人类展示了部分非核心的科技影像(如基础量子通讯原理、生态穹顶城市),绿光氏族则允许徐勇等人有限度地扫描了部分非敏感区域(如古老的“播种者”星舰残骸外围区域,确认其材质和技术路线与黑塔帝国和人类都截然不同,极为古老)。最终,双方初步达成了几点共识:
一.和平共处与互不侵犯:地球人类承认绿光氏族对艾瑟拉星系的主权。绿光氏族确认地球舰队并非黑塔帝国势力,解除敌对状态。
二.有限交流与情报共享:建立基础通讯频道(基于绿光氏族的生物电磁感应和人类的量子通讯中转)。双方共享关于“黑塔帝国”活动迹象的情报(绿光氏族提供了他们最后一次观测到黑塔舰队的星图坐标和时间)。
三.技术观察(非交换):人类被允许在“天穹之环”特定非核心区域进行有限制的科学观察(记录能量传输效率、材料特性等宏观数据)。绿光氏族对人类展示的生态维生技术表示兴趣。
四.关于“播种者”的探讨:双方均对“播种者”的来历和去向表示高度关注,同意在未来条件成熟时,可考虑联合探索其主残骸区域(目前被绿光氏族视为圣地,严格封锁)。
当“信风-I”联络艇载着使团成员和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缓缓升离艾瑟拉主星那绿色的结晶大地,重新汇入等待的殖民c编队时,王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