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殖民C编队抵达人马座主悬臂(3 / 5)
p>恒星稳定性:‘天山-A’为稳定的G2V型黄矮星,年龄约50亿年,正值壮年,活动稳定,无剧烈耀斑爆发记录(星盟星空一千年标准观测数据支持)。其光度和热量输出,为‘天山-4’提供了长期、稳定的能量来源和宜居环境基础。
行星系统潜力:
天山-4(主目标):如您所见,是理想的地球化改造模板。1.03倍地球重力适配人类生理,广袤陆地为城市与生态建设提供空间。根据星盟‘海洋重塑’技术方案,我们计划牵引数颗水冰彗星进行精准撞击,预计可将海洋覆盖率提升至35%,且通过轨道计算,水量分布将均匀覆盖各大洲,形成极佳的全球湿润效果。大气成分将通过‘星植催化’技术逐步调节,增加氧含量至地球标准。
天山-2(冰卫星):厚冰层下存在全球性液态水海洋(盐度、温度初步探测适宜),蕴含独特的地热能和潜在矿物资源,是未来水资源补给及特殊矿产开采的宝库,也将为‘天山-4’的海洋改造提供后备水源。
天山-3(贫瘠岩质行星):富含高品位金属矿藏(铁、镍、钛、以及探测到紫金伴生矿脉迹象),地质结构稳定,是理想的资源开采和重工业基地选址。
天山-1(炽热岩质行星)及外围气态巨行星(天山-5、6):前者蕴含丰富重金属和稀有元素;后者卫星众多,氦-3储量预估极为丰富,是未来聚变能源的可靠保障。
战略纵深:星系外围柯伊伯带结构清晰,拥有多个引力平衡稳定的矮行星和大型冰天体,是部署‘烛龙’外层预警哨站和‘阎王’导弹发射平台的理想位置。星系内部空间相对‘干净’,有利于建立多层次防御体系。
周边恒星系初步探察简报(由先导侦察舰完成)
陈海峰将星图视角拉远,显示出“天山”星系周边数光年范围内的几个邻居:
‘青溟’星系(距离1.8光年):单星系统(K型橙矮星),拥有一颗位于宜居带外缘的海洋行星(代号:青溟-1)。该行星体积略大于地球,表面超过95%被液态水覆盖。‘烛龙’高光谱扫描及大气采样(无人机投放)确认,其大气富含二氧化碳、甲烷、氮气及少量水汽,检测到复杂的有机分子光谱特征及强烈的叶绿素a吸收带!初步判定存在大规模、原始的碳基光合作用浮游生物生态系统!海洋中探测到大型、缓慢移动的温血生物热信号(类似地球鲸类)及复杂的声纳通讯网络(非智慧级)。未发现陆地生态系统及任何智慧文明活动迹象(无电磁信号、无结构光源、无工业痕迹)。该星系被标记为“高生态价值\/初级生命保护区”,根据《星际开拓生命伦理宪章》,仅允许进行非破坏性科研考察。
‘赤岩’星系(距离2.5光年):双星系统(一颗型红矮星,一颗褐矮星),环境恶劣。三颗岩质行星表面均呈现高温、高压、强辐射特征,无大气或大气稀薄且剧毒。星系内小行星带富含稀有金属和奇异矿物(探测到零号空间引擎所需的部分催化元素),但开采环境极端。被标记为“高资源价值\/无人区”,可进行自动化、高防护等级的无人开采作业。
‘尘霾’星系(距离3.1光年):单星系统(年轻活跃的F型星),被浓厚的星际尘埃和碎石带重重包裹。可见光观测极其困难,‘烛龙’引力波扫描探测到内部存在至少两颗气态巨行星和数颗岩质行星碎片,环境极不稳定,空间湍流强烈。初步评估开发价值低,风险高,被标记为“观测\/暂缓开发”。
‘静湖’星系(距离4.0光年):单星系统(稳定的G型星,类似太阳但稍老)。探测到两颗位于宜居带内的类地行星(代号:静湖-1,静湖-2)。静湖-1大气稀薄,表面遍布干涸河床和巨大峡谷,存在极地冰冠,疑似远古海洋遗迹,目前无活跃生命迹象。静湖-2拥有较厚二氧化碳大气,表面温度较高,存在液态水迹象(可能位于地下或两极),探测到微弱、原始的厌氧微生物代谢光谱信号(类似地球早期细菌)。未发现智慧文明。该星系具有潜在的远期改造或殖民价值,被标记为“次级候选\/科研观察”。
“报告完毕!元帅,编队请求下一步指令!”陈海峰结束汇报,目光灼灼地等待命令。
孔方佳凝视着星图上那片被标注为“青溟-1”的、散发着微弱生命绿光的行星影像,眼中闪过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