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74【得逗大老板开心】(2 / 5)
sp;陶雪把那些破烂线装书捡起来看。
陈贵良瞅了其中两本,发现全是民国早期刻本,批量印刷的近代线装书。而且品相极差。
真货倒是真货,但顶多卖几块钱。
陶雪翻来翻去,陈贵良瞟见其中一本是手抄的。
他拿过来一看,发现这本书有半截泡过水。很多字迹都不清晰。
但封面上的书名还能辨认:《河防见闻录》。
翻开仔细阅读,发现作者是清代的一名管河同知,书籍内容都是他搞水利工程的技术总结。
不算啥捡漏,但这本书确实有点意思。
“老板,这书多少钱?”陈贵良问。
摊主瞟了一眼:“这本1800。”
陈贵良道:“刚才不是说几百块吗?”
摊主解释道:“那些民国的几百块,这本是清朝的。我认识繁体字儿,里面还写着什么乾隆三十九年。”
陈贵良还价道:“去掉两个零。18块卖不卖?这书是乾隆年间的不假,问题是品相太差了。作者也不是啥名人,写的全是水利技术。清代的水利技术,放到现在也不值钱啊。你这要是品相再好点,我还能买回去收藏。被水泡成这样怎么收藏?”
老板叼着烟:“18块也太少了。我给你打个折,1500块。”
陈贵良道:“我们几个是穷学生。哪有学生揣那么多钱来逛街的?”
穷学生三个字是还价利器,意味着榨不出什么油水。
老板大发善心:“行吧,看你们是学生。100块钱拿走。”
陈贵良掏出两张10块钱的:“20块我就买。”
“80块,我再给你搭两本民国的。”老板买一赠二捆绑销售。
陈贵良也懒得再浪费时间,80块钱买走三本破书。
双方都觉得自己赚了。
等远离摊位,陶雪兴冲冲问道:“我们是不是捡漏了?”
陈贵良说:“还不清楚。或许有一定学术研究价值,但肯定不值钱。我打算捐给北大,看他们拿到有没有用。”
“给我看看。”边关月也有些好奇。
陈贵良掏出手机拨打电话:“喂,韩教授你好……我是陈贵良……不是请教问题。我刚在地摊淘到一本《河防见闻录》,是一个清代管河同知写的。有名有姓,这个同知叫庄茂德。你如果感兴趣,我就捐给北大。”
韩教授是一位年过半百的女教授,专门研究中国历史地理学,尤其擅长研究中国历史农业地理、社会地理和环境变迁。
韩教授在电话里还不忘传授知识:“清代的管河同知,分为府州两级。根据情况不同,最高的正五品,最低的从六品。你这本书有名有姓,还是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的。里面写了什么?”
&nbs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