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3【26秒引起的舆论争议】(4 / 5)

加入书签

全力支持,但又尽量淡化网游元素,其文章标题为:《三国杀桌游成文化纽带,两岸三地学子共聚一堂》。

    而上次还站在陈贵良一边的《新京》,这次却又开始唱反调。

    似乎《光明》和《新京》都在反复横跳。

    其实不然,他们有自己的坚定立场。

    前者负责吹吹吹彩虹屁。

    后者负责挑起话题赚销量。

    《新京》故意忽略《新闻联播》报道的侧重点,转而把矛头指向网游和网瘾:《电子竞技比赛:是体育精神还是玩物丧志?》

    各地报纸就这两种态度。

    一是吹吹吹。

    二是讨论游戏和网瘾,质疑央视不该报道网游新闻。

    很明显,第二种报道更吸引眼球。

    甚至有报纸对着陈贵良开喷,说陈贵良18岁以前很励志,18岁以后就做游戏坑害小孩子。

    一些报纸甚至连《三国杀》怎么玩都不知道,还说什么有孩子偷家里的钱去买装备。

    陈贵良:我咋不知道自己卖过装备?

    这年头的类似名场面有很多。

    最经典的就是丁三石,在参加高峰论坛时被家长指着鼻子骂:“我儿子沉迷网络游戏,学习成绩一落千丈,都没考上好学校……有一次我连找他三个晚上。如果我三年前看到你们,我恨不得用枪崩了你!”

    丁三石心想,我三年前没做游戏啊。于是问道:“你儿子玩的什么游戏?”

    那位家长咬牙切齿道:“传奇!”

    现在的情况也差不多,很多家长看了报纸,给报社写信诉苦痛骂陈贵良。其实她儿子在玩《魔兽世界》,但她以为这游戏是陈贵良的。

    陈贵良:是我的就好了。

    连续好几天,责备陈贵良不务正业,上了北大却不好好读书的报道越来越多。

    但争议越大,曝光率也就越大。

    好多不玩《三国杀》,甚至没听说过《三国杀》的普通人,在好奇之下跑去搜索三国杀究竟是什么游戏。

    不乏有人就此入坑。

    《中青报》的记者来得飞快,又给陈贵良做专访。

    记者:你对现在的舆论非议怎么看?

    陈贵良:其实有些报纸和家长误解了。《三国杀》玩家的每日平均在线时长只有45分钟,而且我们的游戏都没在网吧铺开,以自有电脑用户为主。那些沉迷网吧的孩子,跟《三国杀》真没啥关系。

    记者:但这种观念很难纠正过来。

    陈贵良:没必要纠正。当互联网变得更普及,人人都有电脑的时候,那些家长也会玩游戏。当下这种舆论环境,我觉得其实还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