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4【我来给大家上一课】(4 / 5)

加入书签

关,要么跟旅游有关,都是一大帮官员和文人在聚会。

    王勃被洪州都督欺负,被在座文人歧视,肯定是假的。

    《新唐书》的相关内容也是假的。

    每次宴会,王勃都是酒席上最靓的仔!

    陈贵良继续点击鼠标:“王勃的这些序,很多都带着‘一言均赋’,又或者‘人采一字’、‘人分一字’、‘人赋一言’。后面则紧跟‘四韵’、‘六韵’字眼。”

    “如果按照语文教材的注解,这是他把自己的诗写完了。有必要每次都提这种废话吗?”

    “我们再看唐代其他诗人的宴会序文。”

    记者、领导、师生看向投影屏,上面列出初唐四杰的几篇序文选段。

    全都有跟“一言均赋,四韵俱成”类似的词句。

    很明显,这不是什么客套话,而是宴会序文的标准格式。

    陈贵良继续说:“隋唐文人聚会写诗,也要按规矩来。宴会主办者,会提前选择很多字做韵脚。参与者现场分配一个字,写诗必须跟这个字押韵。同时还要规定写多少句。”

    “【一言均赋】,即每人选一个字押韵,大家一起来写诗。”

    “【四韵俱成】,即所有人的诗,必须有四个韵脚,必须写出来八句。”

    “这两句,是王勃在宣布写诗的规则。而不是像语文书的注解那样,说什么我把自己的诗写好了!”

    在场众人,包括学生在内,听到这里都恍然大悟。

    严校长更是当场拍巴掌,引导大家一起鼓掌。

    掌声结束,陈贵良继续说:

    “宴会上写诗,标题也有固定格式,必须写明自己分到哪个字做韵脚。这样才方便大家评价优劣,以及判断他是否违规。”

    “比如王勃的《上巳浮江宴韵得止字》,又比如宋之问的《陪群公登箕山赋得群字》。”

    “所以,语文课本里的《滕王阁诗》也是伪作!”

    陈贵良再次抛出暴论。

    不少记者已坐直身体,他们这次有新闻写了。

    “为什么《滕王阁诗》是伪作?首先它标题就不符合格式。”

    “其次,《滕王阁诗》有六个韵脚,不符合《滕王阁序》给出的【四韵俱成】规则。这首诗还中途换韵了,不符合《滕王阁序》给出的【一言均赋】规则。”

    陈贵良害怕在座之人看不懂,还在做PPT的时候,画圈标注了《滕王阁诗》的六个韵脚。

    随即,陈贵良总结道:

    “《滕王阁序》的完整标题,是《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这表明,王勃参加的是一场送别宴。”

    “最后一段的正确翻译是:我有幸受邀参加送别宴,并斗胆记录盛况、留下赠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