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默认 第487章 最后的机会,脱颖而出!(2 / 3)

加入书签

    “时间上是有点紧,不过……”张元初语气一转,带着几分超然,“这跟咱们关系不大了。

    就算他们没打自己的脸,又能怎样?

    在他们还以为能对我们形成点儿威慑的时候,殊不知,他们的种种行为,在我们眼里就跟小孩子过家家差不多。”

    他说着,从抽屉里拿出一本书,扔给杨耿光:“你看看这个,王亦秋那小子,到底让他搞成了!”

    “你看这本书里,他阐述了多种作战模式。

    单纯的步兵作战、步空协同、步坦空协同、海陆空三位一体协同等等,都有大量详实的阐述和他自己的独到见解。”

    “更厉害的是后面,”张元初点上一支烟,继续说道,“他大胆预测了未来的战争形态。

    他认为,未来战争更多的是制海权和制空权的较量,陆军虽然不会消失,但地位会大幅下降。

    ‘非接触作战’和以战略威慑为核心的‘威慑作战’,将成为大国博弈的主题。”

    “不得不说,这小子的眼光很毒辣,看得准!

    眼下,我们的导弹技术已经世界领先,对五百多公里外的目标都能做到精确打击。

    随着技术发展,命中精度还会更高。

    张元初的语气中带着赞赏,王亦秋这小子,当年还是团长时就痴迷于沙盘推演。

    后来当了步兵一师师长,每次大战前,更是要把各种可能性推演个遍。

    当时下面各个师,不就都这风格吗?

    王亦秋的步兵一师,因为师长和各级军官都爱推演,得了个“参谋师”的外号。

    周成义的步兵二师,因为他本人是神枪手,全师上下都苦练枪法,被誉为“神枪师”。

    后来部队里好多狙击骨干都出自二师。

    还有吴德水的步兵六师,因为师长爱玩飞刀,整个师都兴起飞刀热,得了“飞刀师”的名头。

    真是上有所好,下必效之。

    .....

    杨耿光接过书,捧在手里仔细翻阅,不时地点头称许。

    他快速浏览了主要章节后,才合上书,抬眼看向张元初,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王亦秋这小子,别看他现在才三十多岁,可对军事上的见解,那是真不一般!

    很多观点一针见血,直戳要害。这么多年打磨下来,这小子总算是脱颖而出了!”

    虽然之前的陆军军官培养体系里,确实提拔了不少本身文化程度不高、但后来去陆军大学进修过的校级军官。

    甚至是一些准将、少将。

    但说实话,最受他们这些上层看重和信赖的,终究还是帝国军校出身的军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