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26章绣庄风波(1 / 3)
第0126章绣庄风波(第12页)
清晨,天光未亮,贫民区还沉浸在黎明前最沉的黑暗中,只有几声零星的鸡鸣和倒夜香的木轮车轱辘声打破寂静。
莹莹已轻手轻脚地起身,就着窗外透进的微光,熟练地生起小煤炉,将昨晚剩下的一个包子烤热,又熬了一小锅稀薄的米粥。
伺候母亲吃过早饭、服下药后,她仔细地将那幅已完成大半的“鸳鸯戏水”
绣品用干净的布包好,揣在怀里,又对着那块模糊的裂镜整理了一下略显蓬乱的鬓——手指在触及空无一物的鬓角时顿了顿,终究还是没有去打开那个小木箱。
“娘,我去了,晌午便回,药在灶台上温着,您记得喝。”
她低声叮嘱完,系上一条半旧的、洗得白的头巾,遮住了大半张脸,这才推开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融入了门外灰蒙蒙的晨雾与寒意之中。
通往绣庄的路,她已走了无数遍。
需要穿过大半个贫民区,走过几条污水横流、堆满垃圾的窄巷,才能踏上相对整洁些的街道。
清晨的冷风像刀子一样,穿透她单薄的衣衫,她不由得打了个寒噤,将头巾又往下拉了拉,加快了脚步。
“张氏绣庄”
位于贫民区与主城区交界的一条还算体面的小街上,门脸不大,但在这片区域已算是难得的“正经”
铺子。
掌柜的张婶子是个四十多岁的妇人,面容精明,带着市井商贾特有的算计,但对手艺好的绣娘还算公道。
莹莹赶到时,绣庄刚卸下门板,里面已经聚了七八个等着领活计的绣娘,大多是与她年纪相仿或稍长些的女子,一个个面有菜色,衣着寒酸,低声交谈着,气氛有些压抑。
“哟,莹莹来了。”
张婶子抬眼看到她,不冷不热地招呼了一声,目光在她洗得白的衣衫上扫过,“‘鸳鸯戏水’带来了?”
“带来了,张婶子。”
莹莹从怀里取出布包,小心翼翼地展开。
素白的绢布上,一对鸳鸯栩栩如生,羽毛用色过渡自然,针脚细密均匀,尤其是鸳鸯的眼睛,用了特殊的针法,显得灵动有神,仿佛下一秒就要从水中跃起。
周围的荷叶、水波也绣得一丝不苟,整幅作品透着一种与她年龄不符的老练与精致。
周围的绣娘们都凑过来看,出低低的惊叹声。
“莹丫头这手艺,真是没得说!”
“瞧这水波纹,跟真的一样……”
张婶子拿着绣品,对着窗户的光仔细看了看,脸上总算露出一丝满意的神色,但嘴上却道:“嗯,还成。
就是这度慢了点,客人催得急。”
她说着,从柜台里数出几张零散的角票,推到莹莹面前,“喏,说好的工钱。”
莹莹看着那几张单薄的纸币,犹豫了一下,还是轻声开口:“张婶子,您上次说……若是绣得好,能多给两角……”
张婶子闻言,眉毛一挑,声音拔高了些:“哎哟,我的莹姑娘诶,你这说的是什么时候的老黄历了?现在这世道,兵荒马乱的,生意难做得很!
能有活计给你做,按时给钱就不错了!
你看看她们,”
她指着旁边那些眼巴巴等活的绣娘,“多少人想接这精细活还接不到呢!”
旁边几个绣娘也附和着:
“就是,莹莹,有活干就不错了。”
“张婶子也是不容易……”
莹莹的脸颊瞬间涨红,手指紧紧攥着衣角。
她知道张婶子是在压价,这幅“鸳鸯戏水”
费了她多少心血和眼睛,她比谁都清楚。
按照市价,绝不止这点工钱。
可她也知道,在这里,她没有讨价还价的资本。
若得罪了张婶子,以后可能连活计都接不到了。
她咬了咬下唇,最终还是伸手接过了那几张角票,低声道:“谢谢张婶子。”
张婶子见她服软,脸色稍霁,又从柜台下拿出一块布料和一张花样,是幅常见的“喜鹊登梅”
,布料质地比之前的要差一些。
“喏,接着绣这个吧,还是老价钱,五天后来交工。”
莹莹看着那块略显粗糙的布料和普通的花样,心里明白,这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