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6章绣坊扬名(下)(4 / 6)

加入书签

    彩华绣坊前厅被特意布置过,显得格外郑重。齐啸云如约而至,与他同来的还有两位气度不凡的中年人。一位是沪上书画名家陈老先生,以品评严格、眼光独到著称;另一位是时尚杂志《摩登画报》的主编苏女士,对艺术与时尚的结合颇有见解。钱掌柜和王师傅早已等候在此,绣坊里能抽开身的绣娘们也都被允许在一旁观摩,将前厅挤得满满当当。

    贝贝抱着她的绣架,站在人群边缘,心跳如擂鼓。她看到王师傅那幅已经装裱好的《秋菊图》,在明亮的灯光下,菊花雍容,色彩饱满,针脚细腻得几乎看不见,引来一片低低的赞叹声。相比之下,她那幅尚未装裱、依旧绷在架子上《秋塘暮色》,在周围富丽堂皇的摆设映衬下,显得过于素雅,甚至有些……不起眼。

    “齐先生,陈老,苏女士,请看老夫的拙作。”王师傅自信地示意助手将《秋菊图》展示在中央。

    陈老先生凑近仔细观看,频频点头:“嗯,王师傅功力深厚,这菊花的层次,湖石的皴擦感,都用针线表现得淋漓尽致,传统绣品的精髓尽在于此啊。”

    苏女士也微笑道:“色彩搭配很和谐,寓意也好,放在传统的家居环境中,会很提气。”

    王师傅脸上露出了笑容,捋着胡须,志得意满地瞥了贝贝一眼。

    轮到贝贝了。她深吸一口气,将《秋塘暮色》的绣架轻轻放到展示位上。当那幅以青灰色调为主、描绘着朦胧芦苇和残荷水波的绣品完全呈现在众人面前时,前厅出现了一瞬间的寂静。

    许多人脸上露出了困惑、甚至失望的神情。这……这就是她花了五天时间绣出来的东西?没有鲜艳的花朵,没有吉祥的寓意,只有一片暮色中的池塘,看起来灰扑扑的,甚至有些萧索。

    王师傅嘴角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

    然而,齐啸云、陈老先生和苏女士,却几乎同时向前迈了一步,目光紧紧锁在绣品上,神色变得异常专注。

    陈老先生甚至从怀中掏出了放大镜,俯身细细观察那片芦苇和水波。“这……这芦苇的用色!竟有如此多的变化!枯而不僵,乱中有序……这水波!妙啊!这光影是如何绣出来的?竟有流动之感!这已非刺绣,近乎写意丹青了!”他越看越激动,声音都带着一丝颤抖。

    苏女士双眼放光,她绕着绣架走了一圈,从不同角度观看:“不可思议!这种朦胧的、充满情绪感的表达方式,太现代了!这色彩,这构图,直接印在《摩登画报》的封面上都毫不逊色!它讲述的不是一个具体的物象,而是一种心境,一种时光流逝的美感。齐先生,这正是你想要的,‘新意’和‘深度’!”

    两位评审截然不同的反应,让在场所有人都愣住了。传统的极致赞美,与现代的高度认可,在这幅《秋塘暮色》上竟然得到了统一?

    齐啸云没有说话,他的目光长久地停留在那一片深邃的秋塘暮色中,仿佛被吸入其中。他从那细腻的针脚、微妙的色彩和流动的光影里,看到的不仅是一幅绣品,更看到了创作者敏感的心绪、独特的观察力和不屈的灵魂。这与他记忆中那个在街头慌乱无助、却又眼神清澈坚韧的女孩形象,慢慢重叠,变得更加立体,更加……引人探究。

    良久,他抬起头,目光扫过神色各异的众人,最后落在紧张得嘴唇都有些发白的贝贝脸上,缓缓开口,声音清晰而沉稳:

    “王师傅的《秋菊图》,技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