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数据打架 黄册与excel的对(2 / 4)

加入书签

风渡墨会狡辩,没想到他主动提出对账。

犹豫片刻,他点了点头:“好!

我就给你这个机会,要是查不出问题,你可别怪我公事公办!”

【作者插话:风渡墨这招太聪明了!

他没直接否定黄册,而是用“比对对账”

的方式,把矛盾从“谁对谁错”

变成了“哪里出错”

——这就像你跟老板汇报工作,老板质疑你的数据,你别跟他吵,直接把原始凭证拿出来一条条对,事实胜于雄辩!

接下来的两个时辰,司田署里灯火通明。

风渡墨让人把黄册中张家庄的记录抄录在竹简上,按“户主姓名、田亩位置、面积”

分类整理,这其实就是exce1里的“筛选分类”

;然后再把自己的实测记录按同样的格式整理出来,放在旁边一一比对。

一开始,赵彦澄和老吏们还抱着看笑话的心态,可越比对,脸色越难看。

“王老三,黄册记录三亩,实测三亩二分,差二分。”

“李老四,黄册记录三亩,实测二亩八分,差二分。”

“张老实,黄册记录五亩,实测五亩,无误。”

“刘寡妇,黄册记录……等等,黄册上怎么没有刘寡妇的田亩记录?”

风渡墨突然停了下来,指着竹简上的空白处。

众人凑过去一看,果然,黄册上记录了张家庄三十九户人家的田亩,唯独少了刘寡妇的名字。

“这不可能!”

掌管黄册的老吏急了,抢过黄册翻来翻去,可翻了好几遍,确实没有刘寡妇的记录。

“这……这怎么会?刘寡妇的田是十年前从她丈夫手里继承的,怎么会没记录?”

风渡墨没说话,继续往下比对。

没过多久,他又现了问题:“赵县丞,你看这里,周老栓的田亩,黄册上记录是‘东庄地块四亩’,可实测时我们现,东庄地块根本没有周老栓的田,他的田在西庄,面积是三亩五分。”

“还有这里,”

风渡墨又指了一处,“黄册上记录‘张家庄共有荒地十亩’,可我们实测时,这些荒地早就被村民开垦成良田了,面积是十二亩,而且已经分配给了五户人家,黄册上根本没更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章数据打架:黄册与exbsp;一条条漏洞被找出来,房间里的空气越来越凝重。

赵彦澄的脸色从最初的愤怒,变成了惊讶,再到后来的凝重。

他自己也拿起黄册,对照着风渡墨整理的竹简反复查看,越看越沉默。

杨维诚在一旁看得真切,忍不住开口:“赵县丞,看来这二十亩的差额,并非风大人实测有误。

而是黄册漏登了刘寡妇的两亩田、周老栓的田亩位置和面积记错了、还有开垦的荒地多了二亩,再加上其他几户的小误差,加起来正好是二十亩!”

那个白胡子老吏脸色惨白,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赵县丞,是小人失职!

这些年田亩变更,小人只顾着口头记录,忘了更新黄册,求县丞饶命!”

赵彦澄没理会跪地的老吏,他看着风渡墨整理的那两排竹简——左边是混乱的黄册记录,右边是清晰的实测数据,每一条差异都标注得明明白白,一目了然。

他突然想起风渡墨上一章画的那个“exce1表格”

,原来这就是“数据比对”

的威力。

【作者插话:看到没?这就是风渡墨的核心优势——他不光会“测量”

,更会“分析”

老吏们只知道埋头记账,却不懂“筛选比对”

,就像你手里有一堆票,不分类不核对,永远不知道哪里错了。

而风渡墨用的,正是exce1最基础也最核心的思维:数据结构化,对比找差异!

风渡墨看着沉默的赵彦澄,缓缓开口:“赵县丞,黄册是国之重器,没错。

但再重要的文件,也难免有疏漏。

十年时间,田亩易主、荒地开垦、边界变更,这些变化如果不及时更新,黄册就会变成一本‘死账’。”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的所有人,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