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会战之前,先退三次。(6 / 6)

加入书签

    当然在亲自带兵后,宣冲突然悟了!这哪是什么谦让,如果真的是谦让,就不要陈兵对峙。晋国既然把兵带上来了,就是最大不礼貌。

    楚国必须考虑到晋国军团的存在,尤其楚国当时北上属于客军;晋国军团的存在,代表着周边小国是不会为楚国提供军资。

    并且退却三十里这个数字非常巧妙。即楚军稍有弱势,晋军也可以急进三十里,那样典故记载就不会谈论晋文公还人情的歉然了,而是晋人的精明能干就会和宋公的迂腐形成鲜明对比。

    晋军所谓退让,不过是捞女在节日中,接受转账前,虚情假意地谦让。

    当晋楚两军均出现在对方视野中,楚军就相当被动了,晋国采用的是“曹刿论战”时的赖皮方案。按照春秋礼乐,两军约架三鼓后就必须开打。晋军是在耍赖,硬生生拖着楚军不断跑。

    而如果楚军在晋军第二次后撤时,感觉疲惫了想要撤退,晋国绝不会就此罢手,而是趁着楚军疲惫,立刻发起进攻,美其名曰不能像宋襄公那样迂腐。

    即当年楚军最佳策略,应当是大将子玉听从楚王的劝说,不去找晋军打这一仗。

    眼下对于树人来说,当完成对宣冲的战役锁定后,就不能停下它们根须,只能不断向前爬。

    宣冲之所以前突十公里。是因为宣冲发现了树人部队已经赶了一百公里的路。如果让其赶到最后十公里休整好后发起进攻,那就让树人占据主动。

    所以宣冲选择让三分之二的部队留在决战点,自己带着先锋迎上去,且战且退;通过短暂接触把树人部队最后这十公里的节奏打乱了。

    正如同斗牛士在疯牛前面抖动红布,看似凶险但是掌控了疯牛注意力。

    旁白:树人主力部队防御高,耐强弓射击,但是缺陷就是怕火。在大军连续两次挪动过程中,根系都没有扎入地下好好地吸一口水。

    此时已经是风干物燥,利于火杀。并且不同树木在先前急行军过程中,相互摩擦挂断一些枝条。这些枝条挂在其他树木上,已经如同干草。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