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一步两步望南方,顺藤摸到征伐地(4 / 5)
是派遣了数万户口汉民在内部开拓种植业,并且派遣了熟知天文历法的官僚们去定下风俗。
这一过程中,大量主动和被动汉化的土著们在接受先进农业耕作知识的时候,眼睁睁见着自己被来自北方的汉家耕种组织抢走了耕作生态位。
秦天依:要说在种地这个行当上,我们是真的卷啊。
宣冲对此点头,赞成道:“土著的底层们,刚从刀耕火种走出来,哪能和北边卷出来种田的宗族们竞争?”
对汉民们来说,南洋这地方的水热条件太好了;修建水渠,用牛拉着曲犁,就能开出上好的水田。一年,两年,三年,打出来的粮食越来越多,然后在灾年换土地,结果一代两代三代,汉民的土地越来越多。
土著们也不是没有反抗过,但原先部落的统治阶层都进城了。
同时现汉和东蜀力量强大,不会像主时空那样,让西洋势力在其中作祟。土人反抗力量,比起现汉历史上那些高烈度“苍天已死”活动弱多了。
吕宋刘氏失国后,现汉则是对该地区彻底“霸道”压服。
现汉的“砂月”(砂拉越)藩国的国主,曾叙问汉家大儒:“土人起义算不算天心不谐?”
在南洋钻研霸道的那位周姓大儒给出了至理名言:“斩木为兵,齐声宣号者,人也;林中嗥啸者,人乎,兽哉?若为人嚎,亦为腐食进而狂病患也。”(翻译:就你们也配说天人相悖?地都不愿种,你们的病,不过是吃腐肉导致的。怎么能说是我们治理问题呢?)
砂月国内的汉民大族们,就这样接力好几代,帮土人们治疯病。实在是大善。
本岛土著去了海边拥抱了文明,大量进入水手行业,城市中下层服务业,族裔扩散到了环印度洋,但是千岛地区却是形成了独特的华语文化区。
现汉坚持“天心相和”的政治正确,让南洋中汉民比例稳步上升。儒家不会像“国际四大粮商”那样没下限。
除了失国的吕宋;海商们在吕宋是百无禁忌,人为制造粮食市场危机,制造化肥危机。这一切都因为吕宋在“王化”之外。
管仲用过经济战,但那是为了争霸。后果是齐国因此充满投机,管仲死后齐国就乱了。
对于“霸道”派系们来说,为了这藩属小国,放这样的大招谋取蝇头小利,是短视。这手段是要用在东蜀上。
…秦天依帮忙翻开书页…
宣冲目光瞅着杭府海面上,一艘艘大型货轮靠港。现汉现在几十年如一日的购买东蜀的牛奶,铁矿和煤矿了!
东蜀也是在打造战列舰,是有成品的钢铁;但现汉不仅仅不用东蜀钢制品,而且还封锁了控制区内所有的区域来用。哪个藩属国敢于进口东蜀的钢铁制品,就等着制裁吧。工商立国的东蜀现在面对一个矛盾,那就是自己炼铁是亏损,而卖铁矿由于品质高反而是赚钱的。
至于牛奶等畜牧产业!是单位劳动力少的高利润产业,但按照“单位土地”来说,产出价值最低。
大量的草场生产畜牧业所需的牧草。牧草经过牛这个肉料比最低的项目产出肉、奶。而且东蜀还不出口牛肉,仅仅对外开放奶市场。(奶制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