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海商们(5 / 6)
宣冲的小脑袋瓜,显然没有被套住。
…利益根源是什么?…
宣冲:现汉海军能否维持住技术上的优势?目前来看,相关工业链和区域经济,现汉的坚船利炮都是占优的。
工业革命后的现汉没有海防危机,即使是西方蛮夷最擅长的船炮,都比不过汉地本部技术积累。
现如今整个广珠口的造船业,就不下于欧罗巴的任何一国;
话说风帆战舰时代,由于现汉缺乏优良的橡木,海上对抗还吃那么一点亏。
但到了铁甲舰时代,各种舰船吨位体量,就和本地蟑螂一样,敢在体型上争超一流。
现汉闽省珠广区在钢铁冶炼产业和造船业上对周边的岛屿国家都是断崖式领先。
整个南洋就是闽南商人的后花园,类似于欧罗巴把非洲当作资源刷新点,前世北美把南美当作保留地。
宣冲:不过现汉海军其实是有“骤然衰落”的风险,因为现在对抗,都是为了应对东蜀这个区域的大敌;一旦大敌离去了,海商们还会有积极性维系舰队吗?他们还会热衷于在汉土内投资造船工业吗?
…金融的流动性,最终会导致背叛…
不同于泰西海上掠夺,建立奴隶贸易点,汉商在殖民地上的态度是狡兔三窟。
宣冲在调查南洋地区的华语圈子扩张范围后,发现了一个惊人事实:那就是闽文化已经是一个不下于中原的文化圈,其整个湳海区域已经成为了不下于“地中海”的超级文明圈。
一个“罗马”环,已经在南洋形成了。如果说现在岭南和北边裂开,这边体量是不下于两淮经济圈了。
在现汉建立后,中枢强化了对陆上所有地方的权威,海商们作为掌握大量财富的集团,一方面是攀附官方,另一方面在南洋扩张;按“围棋”中规则,要做两个“活眼”。
海商现在和现汉朝廷在“东蜀”这个战略目标上是一致的,其他方面有矛盾。
宣冲翻阅历史,发现朝廷有人早有先见之明。
两百年来,每一个海商都在南洋地方上一些村子内建立了自己的“货物”销赃点,同时也派遣族人入住这些村子。这些南洋的村子呢,也挂上了海商旗帜。而留在当地村子的接头人,也因为娶了当地人逐渐成为村老。
这样的海外设村,就超出朝廷控制之外,而朝廷其实是在意的。
在三百年前,南洋大航海时代早期,海商们不吃窝边草,但很容易吃到别人的窝边草。偶尔有一些村子被抢劫了,是可忍孰不可忍。
汉历1744年,南洋大火拼开始;这场火拼之战并没有如同宣冲主世界时间线的明末那样,出现“郑芝龙”那种一统南边海权的怪物。
当时现汉朝廷刚好是强势时期,且当时出现了一位能够在中枢说得上话的岭南总督,这位总督在南洋海商大战的最关键时刻,叫停了海商之间相互攻伐!
用后世的眼光来看,这位岭南总督并不是为了什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