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次着舰拦阻降落遇骤雨(2 / 3)

加入书签

的时候,某部有一次飞行训练,一架飞机死活打不着火,机务反复检查,愣是查不出问题,后来机务中队中队长气得一脚踹在起落架上,骂了一句“妈的比他娘的地主老财还难伺候”

结果再打火,打着了。

就是这么神奇。

大家认为冥冥之中有神明。

这玩意儿,年纪上来之后,宁可信其有。

李干不迷信,但是心中是有畏惧心理的,尤其是开战斗机的,从事的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工作之一,对敌人要有绝对必胜的战斗意志,对大自然要常怀畏惧之心。

这与他坚持采用o1号这个编号看似冲突,实则是对大自然敬畏之心的一种体现——如果找不到航母、着不了舰,那是老天爷的意思,与编号无关。

一路顺利抵达指定空域。

要着舰,先要找到航母。

8万余吨的航母停在码头上,几十层楼那么大,飞行甲板几个足球场那么大。

可是在茫茫大海之上,在几百上千米的空中,这玩意儿就是一个小点点,还没指甲盖大。

舰载机找不到航母被迫备降甚至弃机的例子,在二战时期可是经常生的。

你绕来绕去愣是找不到母舰,燃油可就耗尽了,不弃机就得海上迫降。

1o号舰上有完整的作战数据链系统,即以北斗导航系统为核心搞出来的2o版本,双通道。

李干开的歼-15a同样有机载版本的。

简单地说,就是飞机和航母上都装了即时通讯系统,可以定位的那种,而且能够共享位置。

这个可太牛逼了。

所以,理论上,李干只要按照定位导航过去,就肯定能看到航母。

于是,这里面有一个通讯保密问题。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这个问题了,而且是先按照军用标准设计,然后再搞民用的标准,部队和地方上用的是两码事。

这套系统的精度非常高,但是即便再高,也有一个信号延迟的问题。

平时咱们用导航的时候,车稍快一些,可能就错过应该转弯拐入的路口了,更别说茫茫大海之上。

要知道,航母在接收舰载机的时候,是要全航行的。

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一个意外情况,也可以说是巧合。

李干抵达指定空域的时候,恰好一艘3o万吨的油轮出现在航母所在位置附近。

好巧不巧,那条3o万吨油轮是南港造船厂建造的批3o万吨油轮,命名为你南港型,其中有5条分给了黑海造船厂建造。

这条船是从沙特那边开回来的,满载了原油,要在南港石化基地那边靠泊卸载。

原油通过管道进入石化基地,然后变成燃油以及各种石化产品,再通过越来越达的运输网络输入市场。

对李干来说,问题是3o万吨油轮的信号特征比1o号舰更加明显,很容易被误认为1o号舰。

李干一开始就以为这条油轮是1o号舰,结果降低高度后,定睛一看,我靠,是油轮,这才意识到找错对象了。

他和航母飞行塔台联系了之后,才知道航母的位置在油轮的东侧约8海里的位置。

在这个距离上,是很难从空中目视到航母的。

知道了距离,李干心里就有数了,保持高度继续往东飞。

这一次,他一眼就目视到了航母。

舰载机着舰,目视航母后,先要降低高度绕飞一周,这是一个确认彼此状态的过程。

随即,李干和航母对向飞行,准备绕到航母后面去建立降落航线。

当地人,尤其是当地渔民习以为常的的是,从5月份开始,雨季就算是来了。

很多时候,明明万里晴空,一眨眼,噼里啪啦就下来一场大雨,这种雨水来得特别突然,去得也特别突然,很少有持续过半个小时的。

通常下雨的时候是下午,更精确一些,时间一般是14时至16时之间,非常准,跟报到似的。

南港地区的夏季来得特别早,最高温的时候能飙到36°,但是除了中午那段时间特别炎热之外,其余时间段都还算凉爽。

在热带地区待过的都知道,甭管气温多高,只要有风,那都算是舒适的,不像长江流域一些城市,那高温就是货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