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泰国集体农庄的生活(一)煎饼卷大葱(3 / 4)

加入书签

制酱料,夹上一根来自齐鲁的大葱,递到她手里。

    “闺女,快尝尝,这可是正宗的齐鲁煎饼,我还加了点芝麻,香得很!下午还要顶着大太阳干活,可不能饿着肚子。”

    李大婶是集体农庄的“厨娘”,农庄的孩子们通常会叫她李妈妈。李大婶是齐鲁人,1950年就到南华了,没有人知道,她是怎么从齐鲁那么远的地方跑来南华的,这一路上可是兵荒马乱的。

    孤身一人来集体农庄后,就主动承担了集体食堂的工作,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做早餐、摊煎饼,把集体农庄的孩子们照顾得无微不至。

    唯一不好的就是李大婶只会做齐鲁的食物,还特别喜欢做煎饼,煎饼卷大葱成为农庄每天必不可少的食物,不过每次她都会说这里的大葱不怎么样。

    食堂的角落里,几个五六岁的孩子正围坐在一张小桌子旁,一手拿着煎饼,一手夹着红烧肉,吃得满脸都油。

    李大婶走过去,用围裙擦了擦一个小男孩的脸,轻声说:“慢点吃,没人跟你抢,不够李妈妈再给你拿。”

    这个小男孩叫李长安,是去年才来到这里的,听说他的父母在来南华时,在海上不幸遇难了。

    像李长安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对于他们的安排,南华政府基本都会送到集体农庄,不管是泰国呵叻高原还是南海道(克拉地峡),都有大量的孤儿。

    在集体,所有孩子都住在一起,有专门的保育员照顾他们的生活,白天一起去集体学校读书,晚上一起睡在集体宿舍里。

    不是父母不爱孩子,而是在集体农庄的理念里,“集体抚养”能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平等的关爱,不会因为家庭条件的差异,有的孩子能吃饱,有的孩子却饿着肚子;有的孩子能读书,有的孩子却只能放牛;有的孩子可以得到家庭的宠爱,有的家庭却被虐待。

    黄玉兰坐在自己的孩子对面,一边吃着煎饼卷大葱,一边听旁边的人吐槽李大婶的饭菜,让他从岭南人硬生生变成齐鲁人了。

    19岁的李富贵刚从长安(河内)过来,是被政府派遣过来的,只会在这里待三年,他机械厂的技术工人,不仅懂点机械知识,还会说英语和日语,来到集体农庄后,主要负责修理拖拉机(谢尔曼坦克改)和灌溉设备。

    “李大叔,我刚刚检查了一下那台拖拉机,只是部分零件损坏了,要是换个零件就可以,这样被耽误的开荒就可以继续了。”

    “我已经给上级写了信,让他们帮忙调个零件过来,如果顺利的话,明天就能到。”

    “要是上面没有这个零件的话,这台拖拉机的零件只能从本土购买了,估计没有十天半个月是弄不好了。”李富贵狠狠咬了一口煎饼,发现咬动,甚至连皮都没有破。

    “李大婶,你这齐鲁煎饼太硬了!你这煎饼是不是放太久了,根本咬不动。”李富贵举起手里的煎饼向李大婶喊道。

    “小子,煎饼就这样的,爱吃不吃。”

    “还挑上了!”

    “你看看其他人,不都好好的。”

    李大婶大声喊道,心里却在想:小样,让你说老娘做的饭菜不怎么样。

 &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