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收服西羌2(1 / 2)

加入书签

八族代表询问这些俘虏是否愿意返回西羌八族时,几乎没人愿意走。

不仅不愿意走,还反过来劝这些代表,让他们回去后劝劝族人,就归顺大汉吧。

他们一个冬季耳闻目睹,知道大汉的政策确实变了。

不仅对西羌的政策变了,对汉民的政策也变了。

他们管这叫“大汉新制”

大汉新制的核心就是一句话: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而且这百姓不仅仅指的是汉民,还包括了乌桓、鲜卑、匈奴、西羌、东夷、南蛮,甚至是西域胡人。

按大汉新制的说法,大汉要成为一个可包容无数民族的强大帝国。

当然,于禁还请他们看了西南军团的日常训练。

训练场上的杀气,直接让这些代表冷汗直冒。

西羌八族来的代表连谈都没谈,直接返回了西羌八族。

谈什么谈?

这几个月听到的,看到的,无一不说明西羌根本无力抗拒大汉护民军。

更何况,护民军手上目前还有数万西羌战俘。

这可是西羌八族几乎六成的青壮了。

出兵十万,马带了四万余逃往了汉中,冀县城下战损近万,其余全成了护民军的战俘。

让这些代表稍稍心安的是,这次大汉没像过往一样,把战俘全部斩杀。

当然,代表们也没能把俘虏带回族中。

水利工程不能半途而废。

好消息是,于禁答应他们,待工程结束,无论谈判结果如何,都会放他们回去。

以西羌的战力,于禁根本不需要扣住这些战俘,以削弱西羌的实力。

关键是,这些战俘虽然一直在被强迫劳动,可他们吃的、住的、穿的,比起他们在西羌时,起码强上百倍。

于禁相信,这些人回去后,大部分人都会是促动西羌归汉的力量。

西羌代表返回后没多久,便又再次来了。

这次来,他们说得也很明白,他们被大汉骗了太多次,所以不想再次受骗。

所以,他们提了一个要求:护民军不得出临羌向西,却要大汉帮其改善生活条件,帮他们富裕起来。

针对西羌的政策,于禁早在年节前后便得到了内阁的批准,自然满口答应。

于禁反过来也提了两个条件:

其一、所有派去西羌帮助西羌的汉人,其生命安全必须由西羌八族负责。

有任何一人被虐待、被杀死,护民军不仅会马上进军,而且还会屠杀百倍西羌人来报复。

西羌与大汉数百年的仇恨,可不是那么容易化解的。

谁知道会不会有人不顾一切的杀害大汉派去帮助西羌之人。

其二、帮助西羌的时限是两年。

两年后,如果西羌还不归汉,护民军同样会进军,而且会要求西羌西迁两千里。

当然,不西迁也是可以的。

留下的人全部要对着西羌的神明和图腾立誓:真心归汉。

内阁也好,于禁也罢,内心都确信,两年时间大汉带给西羌的,足以使他们能够下定决心归入大汉。

事实也是如此。

大汉在西海边,一共建了八个盐场、八个纺织作坊、八个榨油作坊,都是每族一个。

此外,大汉专门派人来指导西羌八族种植青稞、油菜等农作物。

制出的雪花盐、布帛、毛衣毛裤、菜油等,除西羌留下足够自用的之外,其他全部由大汉商署的沧海商号收购。

最重要的是,大汉为西羌八族指定了各自的牧场,将他们过去的游牧方式,改变为定点放牧。

当然,定点放牧,就等于是定居在一处。

所以,大汉的工程队伍,给西羌八族建起了一栋栋居住舒适的房屋,以及保证牲畜安然过冬的暖房……

短短一年间,西羌人的生活便生了质的变化,而数万战俘也被放了回来。

而且大汉内阁还专门给西羌传来诏令,告诉西羌人,当前的生活只是最基本的,日后的生活会更好。

随之而来的,便是西羌八族内部的争论:要不要归顺大汉。

尽管大汉为西羌做了这么多,可三百多年的仇恨,可不是说消解便能消解的。

放回来了战俘口径一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