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震惊连连3(1 / 2)
在过去,世家大族一瞪眼,农户、佃户就打颤,农户、佃户、流民,在他们这些朝堂重臣的眼中,只能是下民、草民、贱民。
可如今,由这些草民、贱民组成的治安军,竟然在与世家大族对抗中悍不畏死。
他们深深地感到,世道变了。
当然,他们并不知道,蔡成在青州便已编撰好了《防灾救灾手册》,其中一旦生地震,最重要的便是一防瘟疫,二防大河决堤。
应对措施,蔡成早已写在《手册》中。
兖州救灾、赈灾,内阁就是照搬蔡成的《防灾救灾手册》。
令前朝旧臣震惊的兖州大地震说完了,杨彪又说起下一件让他们震惊之事。
那便是前年(公历394年)几乎同时生的并州蝗灾和幽、吉两州雹灾。
并州蝗灾有何可震惊的?
先便是春季并州便传来雁门郡的农田中现了大量蝗虫卵。
这意味着什么,谁都知道。
并州刺史张杨一边向内阁通报,一边已经快马奔赴青州和冀州,从青州和冀州调运了大量的鸭子,在短短不到十天,就陆续进入了并州。
实际上,并州不只雁门郡现了大量的蝗虫卵,整个并州长城以内各郡,都现了蝗虫卵。
然而,早在刘岱任并州刺史并推行新农体系之后,刺史府便倡议各农庄多养鸡鸭鹅,尤其是鸭子。
虽然初始时因找不到喂养的食物,并州百姓并没有把饲养鸭子太放在心上。
可贾诩接任并州刺史之后,直接给郡县两级官府下令,必须要让百姓多养鸡鸭,尤其是鸭子。
好在此时并州百姓因新农体系都开始富裕起来,伺养鸡鸭的食物也不是那么缺了,于是,鸡鸭还真养了不少。
结果到了张杨任上,这些鸡鸭才算是立了泼天之功。
刺史府听到田地里现蝗虫卵的报告后,即时下令:把百姓家中的鸭子,全部赶到田中去。
不管是并州百姓自己养的鸭子,还是青冀两州调运来的鸭子,在那年的春夏两季,根本就不用农户自家喂食,田地中的蝗虫卵量大管饱。
于是,那年并州百姓的生活突然上了一个档次,几乎天天有肉食——鸭肉、鸭蛋管够,家中的孩子每天吃饭,都能吃上一枚冒着油的咸鸭蛋。
鸭子以蝗虫卵为食,生蛋多,生长快,并州百姓算有口福了。
“呵呵,族中来信说,现在雍凉两州也是家家户户伺养鸡鸭鹅。
公历393年春(雍凉大旱的第二年),雍州有蝗灾的迹象,结果蝗虫卵也都喂了鸭子。
而这些鸭子竟然都是前一年赈灾时,运入雍凉两州的。”
马日磾摇头轻笑,然后把目光投向蔡成。
“成公子,这个主意是不是你想出来的?用鸭子防蝗灾,直接把蝗虫卵都给吃了,哪里还会有蝗灾?”
蔡成笑了笑,说道:“在我中毒前,曾给了内阁一本《防灾救灾手册》,上面有这些内容。”
“啊?”
三人听蔡成如此说法,顿时再次震惊当场。
“那兖州大救援,也是《防灾救灾手册》上的内容?”
崔烈瞪着眼睛问道。
“上面是有这些措施,却没想到内阁会把这些措施实施得如此完美。”
蔡成很是谦虚。
“如此说来,并州应对蝗灾的‘火墙术’,也是那《手册》上的内容喽?”
杨彪问道。
“火墙术?《手册》上没有火墙术呀。”
蔡成有些困惑。
三人对视一眼,说道:“那肯定是内阁或并州刺史府想出的办法了。”
杨彪说道。
“不过,至今我还在惊叹,征北军团是从哪儿找到的那么多火油。”
“火墙术是怎么回事?又在何处,因何使用了火墙术?”
蔡成疑惑地问道。
“公子是否以为,并州用鸭子防止了蝗灾,那蝗灾就没了?”
蔡成顿时恍然大悟。
他知道“火墙术”
指的是什么了。
不过,他依然装作不知道,希望听杨彪他们的讲述。
“这次蝗灾的范围极广,不仅仅是长城以内,连长城以外都是蝗虫。”
马日磾开始讲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