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4 六国订单(3 / 7)

加入书签

nbsp;   杨小涛放缓车速,“师公,您想说什么?”

    叶老随即笑道,“我就是想提醒你一下,人才的培养才是长久之计。”

    “尤其是专项人才!”

    “培养人才?专项人才?”

    杨小涛脑海中好像划过一道闪电,整个人也不自主的想到一些事情,车子随之放缓。

    关于人才的挖掘培养上,杨小涛早就做过工作。

    就比如说,近几年九部的职级考核。

    原本比较全面的考核,如今在杨小涛的影响下,更加侧重某一方面的能力。

    就比如说,负责制造飞机发动机的工人想要提升职级,就会用发动机的部件作为考核项目。

    这样的好处就是让工人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部件的熟悉程度,同时增加个人经验。

    毕竟,工厂需要的是能够做出更好部件的工人。

    像刘大明沈荣这样全面的大师傅,想要培养出来,不仅要看学习能力,还要有个人的天分。

    所以,这种全能的大师傅并不多。

    这也是杨小涛想要改变的状况。

    只要这样‘一技之长’的工人多了,今后的发展道路才能走的顺畅。

    只是到现在为止,这种办法并没有带来明显的效果。

    哪怕用平常的联系的部件来做,也有很大部分人,无法完成自我的突破。

    杨小涛一直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没想到现在叶老竟然说出来了,杨小涛也想听听叶老的想法。

    “对,专项人才,就比如说,将机床的研究最困难的地方单独拿出来,找几个人,就让他们专门研究如何提高精度!”

    “时间长了,锻炼长了,说不定就可以熟能生巧。”

    “这种专项人才多了,自然而然的就能带动总体的提升。”

    叶老将想法说出来,然后又补充一句,“其实这就跟学校里分文理一样,让合适的学生做适合的学业,将他们的才能发挥出来。”

    杨小涛听了前面的话,并没有觉得新奇。

    毕竟,眼下杨小涛就是这么吩咐做的,不同的是,他将其作为考核项目,让工人自己主动学习。

    但在听到最后一句话时,脑海中更是浮现出一个大胆想法。

    慢慢的,车子听在胡同口。

    杨小涛却是没有下车,而是缓缓转头,看向叶老,“师公,老道,你们说,咱们搞一个技校咋样?”

    闻言,叶老神色一动,眼前一亮。

    一旁的老道捏着胡子,目光开喝之间,神色凝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