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榆林(1 / 2)

加入书签

余磊把羽绒服塞进双肩包时,指尖蹭到了袋底的牛皮纸袋,这是昨晚从烧烤店带回来的。

里面还留着半块没吃完的驴肉火烧,北京天气干燥,这“铁饼”硬得像块砖。

嘟嘟!

手机在这时震了震,是白冰发来的消息:“榆林今天有雪,记得多穿点。”

后面跟着个捧着暖手宝的表情包,和她昨晚跪在雪地里哭的样子判若两人。

北京到榆林,不算远,飞一个半小时。

他盯着屏幕愣了两秒,回了个“知道了”,便抓起外套往门外走。

公司门口的网约车早等在那儿,余磊提前预约了,司机还是昨天的孙师傅,摇下车窗笑:“去机场啊?出差呢?”

余磊坐进副驾,扯了扯衣领:“去榆林,开会。”

锦界啥的,一个司机也不懂,懒得扯太多。

孙师傅“哦”了一声,方向盘一打汇入早高峰的车流:“你们电力好哇,这一天天的到处旅游。”

“苦的很,还旅游。”

超超临界以前说过。

就是提高了各种蒸汽效率。

简单的说,就是好处多多。

热力学层面,水蒸气参数超过临界点(22.129MPa、374.15℃)进入超临界状态后,其密度与液态水趋同,具备更高的能量携带能力。

超超临界状态进一步将温度提高至600℃以上,显著提升朗肯循环效率。

蒸汽参数每提升10℃,可节约标煤1.5万吨/年,减少二氧化碳4万吨/年。

类似炮管多打几发炮弹就需要降温,发电设备转子的耐热一直是个问题。

不过,科技树点的很快。

所谓的“核心”技术,早已突破,煤电技术,我国在世界上独领风骚,主要还在于国家强大的工业化体系。

为各种科研,技术提供的温床。

国机重装成功研发的FB2耐热钢转子,耐受温度达620℃,材料性能不再是制约问题。

很明显。

材料进步显著提升了机组参数。

到机场时天刚蒙蒙亮,值机柜台前没几个人。

早班飞机一般7点40左右。

人是不多的,候机时间也不长,飞机是南方航空的,就是机尾巴,蓝色红毛大鸟的那个。

余磊把身份证递过去,柜员扫了眼信息:“姓名,7点45分,21号值机口”。

滴。

托运行李扫描。

“好了先生。”

柜员抬头笑了笑:“您的身份证,登机牌。”

余磊没接话,接过登机牌时,“嘟嘟”手机又响了。

是姚超发来的语音:磊子,我今早上井早,中午去机场接你?顺便带你吃榆林的拼三鲜。

回复:你了拉倒吧,我出差呢,有商务车接送。

过安检时,余磊把手机揣回口袋,瞥见前面排队的老头正掏出行李里的保温杯,杯身上印着“电规总院”的logo。

“去榆林?”

“嗯。”

“锦界。”

“嗯。”

“锦界三期,筹备后专家?”

“嗯。”

“嗯”了三声,老头回头看见他,笑了笑:“小伙子也是去锦界的?”

“嗯,参加筹备会。”

“国华电力的。”

“嗯。哎呦,业主啊。”老头笑了,说话客套了,脸色也不绷着了。

“我是老锦界的,04年一期投产时就在这儿了。”

老头拧开保温杯喝了口热水,眼神飘向远处的登机口,“那会儿电厂周围全是荒沙,现在不一样了,三期一建,又要添两台大家伙。”

“前辈啊。”

“不敢当,不敢当。”老头真是老了,“头发都秃了”,两边还飘了几根,时不时的还用手捋捋,想盖住头皮。

然而,没什么卵用,因为没法固定,还不如剃成“释永信”呢。

人老了,就是朽木。

无水之根。

余磊点点头,想起昨晚查的资料。

三期那两台66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光是管道用量就能比常规设计少三成,效率还能提三个百分点,不过呢,确实是块硬骨头。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