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房市回暖(1 / 2)

加入书签

吃过早饭。

大家不是在问候“五一游玩啥的”,而是谈售楼处。

窗外的阳光已经爬高了些,透过半开的窗户,能听见街道旁“罗森”便利店开门时“叮铃”的响声,还有远处马路上断断续续的鸣笛。

五月四号,这是五一假期过后的第一天,也是青年节,本该是年轻人朝气腾腾的样子,可办公室里飘进来的话题,却绕着另一个“热闹地儿”打转。

有人很兴奋,有人很绝望。

最关注的焦点,就是售楼处。

“小余,昨晚跟我家小子通电话,你猜他说啥?”

黄学良端着自己的茶杯走过来,杯沿上还沾着点茶渍,“他在海淀看的那套两居室,上周还说能谈价,这五一直接封盘了,今天加推的户型,单价涨了一千!”

余磊愣了愣,刚要开口,就听见办公室门口传来一声老阿姨的大嗓门,她手里攥着个肉包,嘴里塞得鼓鼓囊囊:“我的天!你们是没见着我昨儿去玲珑湾那售楼处的阵仗!”

她亲戚让她帮着排号,凌晨三四点钟,队都绕小区两圈了,还有人带着小马扎、本来预售的。

后面直接改成全款了,“一堆人叫骂”,警车都来了好几辆,大家全打起来了。

为了啥?

抢房。

有人揣着现金,说直接买。

有多少要多少。

这是人吗?

“肯定是促销手段。”

余磊压根不信,房价都跌了三四年了,买房送家电,首付两折,“都雇的是拖,一天一百月结的,那种。”

“小伙子,这里是北京,寸土寸金的,你当时你家村子里呢?”

“反正余磊不信,也不能信。”一来跟他没关系,自己也不留北京,二来,“没家庭”,“没牵绊”,就是有个桥洞睡,都行。

“三和大神”,要啥学区房?

顿顿有馒头都行。

长寿,养生啥的,跟咱没关系,“躺平”主义,“我死世界就亡”,唯心到这种程度,看你奈何我?

“小年轻,定力足,你是一点不急哇?我要是你妈,我都得…”

她把肉包咽下去,拍着大腿补充:“有俩大哥为了抢同一套一楼带院的,直接大厅里互殴!”

中介在旁边劝,说‘还有加推’,可谁信啊?

现在北京的房,跟不要钱似的!

余磊端起自己那只印着神华Logo的黑茶杯,喝了口温掉的茶。

他来北京才半年,租住在五环外的东坝老房子里,每月房租五千,实报实销。

买房这事儿,他之前想都没敢想,柳州老家县城的房子才五千一平,北京动辄四五万的单价,对他来说跟天文数字没差。

他觉得林琴也差不多,迟早还会回家的,“分流嘛”,北京就是过渡的地方,“学知识”,“长见识”。

不过,分配到北京的外地青年,最近都挣扎的不行。

北京大学的黄海波,最近脸色一直都很难看。

房价一天一个价。

手里还没钱,借都来不及。

上班都心不在焉。

叮铃铃!

正愣神呢,办公桌上的座机突然响了,是研究生同学彭阳打来的,他天津供电局的。

电话那头的声音,开口就急慌了:“磊子!手头有没有钱,借我点。”

按道理说,他单位还行,估计也是家里没人资助,天津房价也不低三万多。

“你在四惠上班,知不知道东二旗那边的售楼处还能不能排号?我昨儿半夜从天津赶过来,在昌平的售楼处蹲了一宿,结果今早被告知首付比例要提,我还差五万,你能不能……”

天津到北京的?

“为了娃。”

余磊握着听筒,听着彭阳无伦次的“娃都没有”,你说“为了娃”。

彭阳跟他一样,都是外地人,穷苦家庭出身,不过,彭阳河北定州的,一米八五的个子。

进了天津供电局,就找了一个好老婆,好丈人,人家电力世家。救济这么一个凤凰男,轻轻松松的,不过娃跟女方姓。

交易嘛。

总得有得有失的。

又不少啥器官,一个姓无所谓。

这不宝马开上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