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尘埃落定(1 / 2)

加入书签

该来的终究会来。

每天迷迷糊糊的,人好像没什么精神,可能是天热人就是这样。

犯困,新陈代谢也很快。

胡子一天就得刮。

虽然是秋天了,北部湾的海风“咸涩”,些许凉意。暑气看似散去,可人心却并未清爽。

相反,随着海北电厂被正式列入国家发改委第一批“停建”项目名单,大家伙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消息传得比风还快。

很显然,消息灵通的老家伙早就做了地下工作。

上午出消息,下午人就行动了。

徐岚韦率先调回锦界,这位中年大叔一点都不能忍,常年开丰田霸道的他,做事过段,“霸气”,有事没事总是喜欢把玩水果刀,他说他那个年代很乱,社会上小混混多。

是强者为尊的年代,锦州大街上,一大清早就是一帮小混混拿着砍刀,钢管啥的横行霸道,甚至搞保护费。

人事部张经理看着屏幕上那条通知,久久没有说话,他心里有准备,估计自己也有想法。

锦界是神华系统内的老基地,位于陕西,是集团的“印钞机”之一。

徐岚韦当初调出来,主要是“身体”,肺炎,这回回去,不用说,就是“老关系”。

调回去,意味着“稳定”,也意味着“边缘化”。

锦界那边的项目都是成熟运行的,没有新项目,也没有晋升空间。

徐岚韦走的时候,只带了一只黑色行李箱,没和任何人告别。

电厂人员分流,有点关系的会分流到新成立的公司,比如售电公司,筹建电厂之类的。

没关系的就听从安排,集团内随机。我们公司分流来了三个同事,老厂领导层调动的,一般筹建或者新公司都给你升半级,一级的,属于升迁。

上面是班子成员,特殊情况。

正常一般情况下。

老厂主值分流过来干副值,待遇砍一半,一把年纪了又要从新人做起,继续熬资历。

属于比较惨的老人,基层。

老厂老巡检,分流到新厂继续干巡检,小机组到大机组,又继续底层干,因为脱离了关系群,就算你是老人,也没人鸟你。

新人无所谓,到哪里都是新人,“年轻就是资本”,不怕的。

与此同时,全盛总调去柳州鹿寨。柳州鹿寨也是个新项目筹备地,说是“调任”,实则是“转岗”,是公司内部对一部分“核心人员”的“安排”。

因为全盛总快退休了,在搞一个筹备太折腾,不去动工的厂子,发挥一点余热就完成“职业生涯”,“历史使命”。

他走之前,召集了几个部门负责人开了一次小会,语气平静,就得像在说别人的事,因为这种分流,他见得多,经历的多了:“没啥大不了的。”

相聚是缘分,离别“开春花”。

海北电厂,从立项到停建,不到三年,领导换了两轮,员工也是,很多系统内调的同志一辈子也没经历过这种事情。

刚跟同事吃完散伙饭,没几个月,人都没熟,又散伙了。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舞台还没上,曲目终了。

二号码头施工还在继续。

电厂跟码头是两个独立项目,并不太影响,曾经热火朝天的工地上,如今只剩几台生锈的履带式起重机。

像沉默的巨人,伫立在风中。公司要开会了,估计是为了“稳定军心”,前面的人一跑,后面的都慌了,跟军队一样,兵败如山倒。

行政楼的灯光也一天比一天熄得早,食堂的饭菜越来越简单,连厨师都开始请假了。

公司要求大家赶紧将手头报销的费用结清,余磊还有一些,所以经常市里,兴港镇两头跑。

人员分流的消息,纸质文件下发了。敲了公司章的红头文件,标题是《关于海北电厂项目停建后人员安置工作的通知》。

这是第一次分流。

大会上,主要还是征求个人意见,意见你提,至于去哪公司安排。

其实,就是你有关系,你找人,你先走。没关系的,有公司拖地,不会让你失业的。

所以那种家在广东,调山东这种操作就来了,余磊无所谓,光棍,听从组织安排。

文件里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