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开不了口(3 / 4)

加入书签

p;  一次深夜,秦涛接到了一封匿名举报信,内容直指他所推动的技术项目存在严重数据安全隐患,并暗示有人利用平台进行非法操作。这封信迅速在内部传开,引发了不小的震动。一些保守派官员趁机质疑秦涛是否过于激进,甚至公开批评他忽视了传统治理方式的重要性。

    面对突如其来的舆论压力,秦涛并未慌乱。他召集跨部门工作组紧急开会,要求全面排查所有技术环节,并邀请第三方权威机构对平台安全性进行独立评估。同时,他还主动向市委汇报情况,表明自己愿意接受任何形式的调查,以证明清白。

    经过一周紧张细致的核查,最终结果显示,所谓的“漏洞”只是个别技术人员因经验不足导致的小失误,完全可以通过优化算法解决。这一结论不仅平息了外界疑虑,也让秦涛更加意识到,推进改革必须兼顾透明度与公信力。于是,他决定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在平台中增设专门的公众反馈模块,让每个居民都能实时了解政府工作进展。

    但这场风波并未结束。不久之后,关于“动态晋升体系”的问题再次浮出水面。一位资深科长因未能通过量化考核而被降职,他愤而上告,声称该体系存在主观偏向,无法真实反映干部能力。此事件很快引起了上级部门的关注,一场针对新机制的全面审查随之展开。

    对此,秦涛冷静应对。他带领团队整理出详尽的数据报告,用事实说话,展示了系统如何科学评定每一位干部的表现。与此同时,他还提出改进意见,建议增加更多人性化考量因素,避免单纯依赖冰冷的数字指标。

    尽管如此,反对声浪依旧此起彼伏。一些老干部私下抱怨,认为这些改革破坏了原有的平衡格局,使得他们多年的积累变得毫无意义。而年轻一代则普遍支持秦涛的做法,认为这才是打破陈规、激发活力的关键所在。

    ####阵营分化:博弈中的隐秘较量

    随着时间推移,围绕秦涛改革的争论逐渐演变为不同阵营之间的明争暗斗。一方是以传统势力为主的老派官员,他们更倾向于维持现状;另一方则是由年轻干部和技术专家组成的新兴力量,主张彻底拥抱变化。

    为了争取更多盟友,秦涛采取了双管齐下的策略。一方面,他继续强化与基层群众的联系,通过举办多场座谈会听取普通百姓的意见,确保改革始终贴近民意。另一方面,他尝试拉拢那些立场摇摆的中间派官员,向他们展示新政策带来的实际成效。

    例如,在一次社区改造项目中,原本持怀疑态度的一位街道办主任亲眼见证了“全域智慧治理平台”如何快速调配资源,解决了长期困扰居民的停车难问题。这次经历让他彻底改变了看法,转而成为秦涛的坚定支持者。

    然而,这种局势也并非全然乐观。在某些关键岗位上,依然存在着顽固的反对声音。这些人利用手中的职权拖延执行相关指令,甚至故意制造障碍,试图拖垮整个改革进程。

    面对这种情况,秦涛不得不采取更为果断的行动。他联合纪检部门开展专项巡查,严惩违纪行为,同时加快培养一批忠诚可靠的骨干力量,将他们安排到重要位置上,形成新的领导梯队。

    此外,他还特别注重团结外部盟友。借助“长江经济带城市发展联盟”的平台,他与其他成员城市的负责人保持密切沟通,分享经验教训,共同探讨解决方案。这种跨区域协作不仅增强了柳川镇的影响力,也为秦涛提供了更多战略支持。

    ####突破瓶颈:寻找新的增长点

    在化解内部矛盾的同时,秦涛也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领域,致力于为柳川镇开辟全新的发展空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